道县事件(道县事件百科)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道县事件和道县事件百科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道县事件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官员等级
时代不同 等级也不一样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和清扰)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唤旦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正敬官(武官未入流)。
这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所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兼了都御史的头衔,就可以有弹劾权。这些都是空衔而不是实职。
正一品:【正国级】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
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
正二品:【副国级】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
从二品:【部级】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
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副部级】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厅级加】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厅级】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
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厅级减】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副厅级加】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副厅级减】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县处级加】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县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副处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科级】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副科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股级】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副股级】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员】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2清代职研究
虽然也是转帖,但我觉得这些资料很有用,里面介绍了吏部的发展、官职设置、人员安侍余排、部门功能、下设机构、政治地位、所司职务等等具体规定,lz不妨看看
吏部——专司文职官的任免的机构。天聪五年( 1631)沿明制而设置,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
初以“贝勒”(亲王、郡王)1人总理部务,以下设满、蒙、汉承政3人,参政8人,启心郎1人。崇德三年( 1638年)七月,裁蒙、汉承政,改为满承政1人,左参政2人,右参政3人,理事官4人,副理事官6人,满、汉启心郎3人,额哲库2人。
顺治元年( 1644年)停贝勒总理部务,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均无定员)、理事官为郎中(满4人,汉2人)、副理事官为员外郎(满8人,汉6人)、额哲库为主事(满、汉各9人),启心郎未改(至顺治十五年裁)。五年( 1648年),定满、汉尚书各1人,八年命诸王贝勒兼理部务,九年停诸王贝勒兼理部务,十年裁满尚书1人。十五年( 1658年)定满、汉左右侍郎各1人。
吏部设尚书满、汉各1人,掌部务(其品级初定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六年都改为二品。康熙六年,又改满员为一品,九年均定为二品。
雍正元年( 1723年)以大学士兼理部务。雍正八年升为从一品)。左、右侍郎满、汉各1人(正二品),掌佐理铨衡,为尚书的副职,并设在、右丞二缺,左、右参议二缺,以及郎中满9人,蒙1人,汉5人。员外郎宗室1人,满8人,蒙1人,汉6人。主事宗室1人,满4人,蒙1人,汉7人。司务满、汉各1人。缮本笔帖式12人。笔帖式宗室1人,满57人,蒙4人,汉军12人。经承81人。此外又有额外郎中、员外郎、七品小京官,无定员。除额外官员外,总人数为224人。
吏部总的职掌,据《光绪会典》卷4所载是“掌文职官吏之政令,以赞上治万民。凡品秩铨叙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百司以达于部,尚书、侍郎率其属以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以布邦职”。但在封建集权制度统治之下,用人之权,均操之于皇帝,吏部只司签掣之事,并无铨衡之权。
特别是军机处成立以后,重要职官的任免,都由军机处秉承皇帝的意旨,直接发表。吏部的事务,只限于稽考中级以下官员的资历,根据例察,予以准驳,只是办理任免手续备案而已。吏部下设文选、考功、稽勋燃稿、验封四个清吏司以及清档房、本房、司务厅、督催所、当月处等单位,分掌本部事务。
(一)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官之品级与其选补升调之事,以及月选之政令。其职官有郎中7人(满4人,蒙1人,汉2人),员外郎6人(满、汉各3人),主事5人(满2人,汉3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31人。司之下分设有:求贤科:承办双月官员注册,进士、举人截取,拣选举人,并恩、拔、副、岁、优贡生就职、就教,考取御史、誉录,考补中书并管八旗各省道府以下各官注册、验看、分发、引见等事项。
开设科:承办单月应补官员注册、验看、分发、引见。并各省题补、升调、实授、试俸、添设裁汰官缺。各省督抚奏请兼衔,并管各省候补,官员注册,销册,知照官员过班。并选拔人员分赴各省委用,服满应补人员选补各缺。
升调科:承办各项议叙,各官添铸更换印信,各官恩诏加级,颁发奏奖捐生执照。册库:存储京外各员履历官册,承办大学士以下京堂开列请简各衙门题补各缺,京外各官升转诸事之入册、销册。
题稿房:承办满洲大学士以下翰詹等官升补,查核考试中书、御史。笔帖式科:承办京外各衙门笔帖式及各旗印务笔帖式照咨补放、铨选笔帖式各缺。
此外,还有缺科、典吏科、凭科、都书科、派办处、投供处、大捐处、单双月议选处、搢绅处、缮折处、收发处等机构。
(二)考功清吏司:掌文职官之议叙与处分,三岁京察及大计则掌其政令。其职官有郎中4人(满3人,汉1人),员外郎4人(满2人,蒙、汉各1人),主事3人(满1人,汉2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16人。司之下设有:四甲(山东甲、江南甲、北直甲、广东甲):承办各省命盗及各项议叙、议处,汇奏分管各处官员功过册,并一切告病、起复、开复、捐复、副缺、查案、行文、给照等事件。京察房:核办京察大计,各官俸次功过及造册引见诸事。此外,收发处、派办处、会奏处等,均光绪三十一年( 1905)以后陆续设置的。
(三)稽勋清吏司:掌文职官之勋级、名籍、守制、终养等事。其职官设置有郎中2人(满、汉各1人),员外郎3人(宗室、满、汉各皮谈孝1人),主事3人(宗室、满、汉各1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6人。司下设有:稽俸厅:掌稽核在京满、汉文职各官廪俸,其官员由本司之官兼任。根据《光绪会典事例》记载,稽勋司下还设有贴黄科、都吏科、八旗科及山东、山西、陕西等科。《嘉庆会典》记载还有本房、印房等。官员遭父母丧亡,要回家“守制”三年,扣足二十七个月为期满,才能除服回任。官员的祖父母或父母年老可陈请“终养”,就是退休回家以奉养老人。以上诸事,均归稽勋司承办。此外,还办理官员的出继、入籍、更名、复姓等事项。
(四)验封清吏司:掌文职官员之封爵、土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本地官)世职及任用吏员等事。其职官设有郎中2人(满、汉各1人),员外郎3人(满2人、汉1人),主事3人(满、蒙、汉各1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7人。据《光绪会典事例》所载,验封司分设平房、印房、都吏科、京官科、外官科、土官科、内考科、外考科等单位,分掌本司各项事务。凡官员封爵,皆给诰敕;凡官员因公而死者,皆赠给官衔并荫其子;凡土官皆世袭,给以“号纸”,记土官之职,并载世系及袭职年月;袭职者,换给新号纸。吏员分京吏、外吏。京吏有供事、儒事、经承三职。外吏有书吏、承差、典吏、攒典四职。或为考取,或为募充,经过五年就要更换。以上各吏五年役满,验封司则考其职,凡录取者,一等为从九品,二等为未入流,均注册入于铨选。
(五)清档房:《光绪会典》卷6为“档房”,《清史稿?职官志一》为“清档房”。设官有清字堂主事2人,掌管吏部档案。
(六)本房:《清史稿》是“汉本房”。设官有汉字堂主事3人(满2人,汉军1人),缮本笔贴式12人,堂书若干人。其职掌是“缮清字汉字之题本”。即兼办满、汉文之题本。
(七)司务厅:有司务2人(满、汉各1人),经承3人。掌收发外省衙门的文书。收文登记后,分交各司办理。并管理吏部任用吏员与杂役之事。
(八)督催所:有郎中、员外郎与主事,均无定员,由尚书在司员中轮派。此外有额设经承2人协助办事。督催所掌催四司议办之件,督以例限。凡四司应题应奏之件,皆察其办理限期。
(九)当月处:有满、汉司员各1人,由四司郎中、员外郎、主事、七品小京官等按日轮值。掌监吏部印信并收发在京各衙门文书,分交各司办理。此外,吏部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月奏设学治馆,设提调和教务长1员,教习6人,庶务长2人,文案2人,检查官6人,书记1人,司事1人,誉录9人。掌管考试截取拣选举人及分发月选人员,规定每月二十四日举行考试,如有不合格者,令其入馆学习六个月,再行试验,合格者给予修业文凭,不合格者仍令学习一年。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奏请扩充学治馆,添设法政新班,以六个月为一学期,三学期毕业。宣统三年( 1911)四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五月,内阁颁布官制,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便裁撤,学治馆归并学部。
3汉代属尽籍属于刘姓平民吗?
个人命运影响最大的,是时代。
自汉武帝实施“推恩令”以来,大多数西汉侯国的命运就是逐步走向消亡。更惨的是,王莽半路杀出,颠覆了汉朝,从诸侯王国到王子侯国一并废除。刘姓皇室宗亲的命运跌落到了谷底。在这样糟糕的情势下,一个叫刘秀的人却对命运展开了逆袭。历经十二年的拼搏,他光复了汉室,建立了东汉王朝。
这个励志故事与湖南有关。起兵前已经沦为平民身份的刘秀,其先祖是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的儿子刘买在舂陵(今湖南宁远县)建立了舂陵侯国,刘秀是舂陵侯的后人。
历史的定数在于它必然要按照客观规律运行,历史的变数在于谁也不知道它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什么样的人来完成那些必然的进程。如果王莽没有篡汉,刘秀大概率只能混迹南阳。他的成功,除了自身足够努力这个必要条件之外,其背后还有数不清的偶然性交织在一起,人们喜欢把这种“不确定性”称之为“运势”。
刘秀的运势从汉景帝喝醉酒的那个夜晚似乎就已经注定了。
公元前45年,舂陵侯国北迁,这个在历史进程中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情,却成为影响汉代乃至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继续往前回放,推恩令后,诸侯王子嗣都可以封侯,于是才有了舂陵侯国。吴氏诸侯王子嗣不昌,才有了刘氏长沙国。定王刘发因为是庶出才被分封到了长沙国。刘发的母亲唐姬是因为主人程姬身体不适才得以被汉景帝临幸。汉景帝因为喝多了酒才和唐姬生下了刘发。风起于青萍之末,龙卷风是注定要到来的,只看谁是那只扇动翅膀的幸运蝴蝶。
酒是最容易引发不确定事件的东西,还是不要喝太多的酒,历史都被喝“乱”了。
(永州宁远柏家坪镇,舂陵侯城遗址现状(上南下北)。图/志大)
没落贵族最可怜。用阿Q式的语言说,就是“我们祖上也当过诸侯王呢”。然而这样的话,旁人听了,只觉得好笑。那年月,祖上当过诸侯王的人多了去了。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定王刘发也有十几个儿子,“推恩令”的实施,让多子的诸侯王国们迅速瓦解。
(舂陵侯城遗址位置图。)
大量分封侯国,刘氏在湖南“开枝散叶”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里最“毒辣”的一招,就是转移矛盾。
诸侯王生不出儿子的诸侯国,取缔;生儿子太多的,分封。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分封其实是从诸侯国里分割土地出去,管辖权则回归中央政府所设立的汉郡。之后再罗织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清圆,将侯国革除。如此,那些没法计划生育的诸侯王们便进入了一个凄惨的状态。生的儿子越多,国家就变得越小,最后眼看着一个个庞大的诸侯国就槐改变成了无立锥之地。
长沙国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在长沙历史上极有名望的定王刘发,历代均有祭祀。诗人们路过长沙,多半会追思两个人:刘发和贾谊。“千年余故国,万事只空台”,对于刘发和长沙国,朱熹曾这样深答明塌沉感叹。
刘发不仅声名广播,生育能力也很优秀,刘发的子嗣们分封到了如今的湖南各地,真真正正地开枝散叶大发展。
刘发的子女众多,见于史书记载的刘发的儿子就有16个。除嫡长子刘庸被立为王太子后来世袭长沙王爵位外,其余15子均依例被封为列侯。刘发子孙封侯情况见于《汉书》卷十五《王子侯表》的有23位。其中较为详细记载的主要有泉陵侯刘贤、舂陵侯刘买、都梁侯刘遂与夫夷侯刘义。23位列侯中,封在湖南的有12位,且集中分封在零陵郡与长沙郡。
从此便形成了刘氏长沙国与一大堆刘氏侯国并列的局面。这些遍布的侯国,大部分都没熬过四代,便默默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刘氏长沙国与刘氏侯国虽然消亡,但因为子嗣众多,且流入民间,使得至今刘氏都是湖南的一大姓。并且刘氏文化研究者都执着地认为,湖南刘氏以汉族为主,大部分属于“汉室之后”。
削除藩王,加强中央集权,是汉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推恩令”之后,侯国的地位远不如早期。作为皇族后裔的侯,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必须去那些遥远的地方,完成政治上的一个“使命”。很多人从此再也没能回到长沙国的国都。权力体系内部斗争卷起的历史大潮,即使处于偏僻的长沙国也无法避免。
湖南区域的西汉王子侯国随着新莽政权的建立而被废除,刘秀复汉后,封刘舜(西汉末代长沙王)的儿子刘兴为长沙王,但后来因刘兴与光武帝血缘关系太远而被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这种理由也实在太过于搞笑,只能说明汉廷已无在湖南封侯的想法。刘兴之后,除了汉顺帝封了个湘南侯黄龙,有了个湘南侯国,算是在历史中闪现了一下,基本再无其他诸侯王国。
诸侯国的分封,在许多地理边缘地带形成了城市的雏形,所在区域整体的文明发展也因此提速。
(舂陵侯城遗址碑。)
王莽给了刘秀一个可以逆袭的人生机遇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长沙王子刘买在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镇)被封为舂陵侯。然而舂陵侯国在湖南也只延续了三代就举家搬迁了。
从湖南搬到湖北,是舂陵侯家族“转运”的开始。
同在今天湖南永州范围内的泉陵侯家族,就一直没有离开这片土地,终归于沉寂。提出搬迁要求的是第三代舂陵侯,孝侯刘仁。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刘仁在继承舂陵戴侯刘熊渠的爵位后,便上书朝廷,要求搬迁。他的理由是舂陵“地势下湿,山林毒气”,意思是这里环境太恶劣了,没法待下去,他要举家搬迁到离朝廷更近的地方去。作为交换条件,他愿意减少封地。
当时湘南一带的气候真的这么恶劣吗?西汉处于历史相对高温期,气候温润,湘南地区难免会有些潮湿,但今天属于永州宁远的舂陵侯国,地处于阳明山与南岭山脉之间的道江盆地,土地丰饶,非常适合稻作。刘仁离开这里的真正原因,应该主要还是嫌弃这里过于远离了中央政权,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介绍一个地方的作文350字
那真是一个好地方
去年七月的一天,爸爸带我和妹妹去野外玩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的山谷,山谷里散住着几户人家。
山谷里的空气是很湿润的,而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还夹杂着一股青草的味道。山坡上,草嫩绿嫩绿的,有的已经长得很高了。微风吹拂着瞎局大地,小草也跟着频频点头,像世枣绿色的波纹在荡漾。洮河水清澈透明,像一面镜子,倒映出岸边的各种植物的模样。河水凉凉的,我想一定不矿泉水好喝多了吧!小河里有各种各样的花石头,摸起来滑滑的。几只鸟从头上飞过,它看着辽阔的草原,不禁陶醉了。这一切都是多么美丽,多么充满生机啊!
中午时分,艳阳高照。我们在一条小溪边停了下来。我和妹妹一下子跳进了这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小溪中去嬉戏玩耍了。
“啊,好凉啊!”妹妹情不自禁的说道:“好舒服啊!”……顷刻间,我感觉道县城中华丽的美,远远比不上大自然这纯朴的美。
过了好久,我们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归途,我心里想:那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一定搜神拆会再来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5-15 06:10:14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