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食物器皿(唐朝的器皿)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唐朝食物器皿,以及唐朝的器皿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汉唐餐具有何特点?
一、秦汉时期的餐具
餐具主要有箸、勺、碗、盏、盘、钟、壶、钵、盆、箪、笥、杯、卮、尊、案等。制作材料有陶、木、青铜和玉,还出现了盛食物的竹器,圆的叫做箪,方的叫做笥。汉代的餐具改穗碰,青瓷碗盘逐渐普及,在普通百姓中逐渐取代了以前的粗陶和竹木餐具。箸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各地汉墓均有竹箸或铜箸出土,如马王堆汉墓、湖北云梦大坟头和江陵凤凰山等地汉墓、湖南长沙仰天湖8号汉墓等。箸甚至已随中原的饮食习俗远传至西北边塞,如1959年在新疆汉“精绝地”一座房址内,就发现有木箸。
汉代是我国古代漆工艺史上大发展的一个时期,漆制餐具因在耐用、轻便、美观等方面,远甚于青铜和陶器制品,故漆器餐具在贵族日常生活中受到欢迎,上流社会大量使用轻巧美观的漆器餐具,如耳杯、盘、壶、盆、碗、勺、筷子和食案等。形制上,出现了凤形勺、扁壶等新器形,以及耳杯盒(马王堆一号汉墓和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墓均有出土,每盒内装10个耳杯。)双层漆笥(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出土,上层有五个小漆盒,可分别盛放不同的食物。)这样的组合餐具。这些漆制族困餐具颜色多是黑、红或紫红,图案纹饰绚丽多彩,有的还镶嵌金银边沿,如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六八号墓出土,现藏荆州博物馆的彩绘七豹纹扁漆壶、彩绘三鱼纹漆耳杯(西汉早期)及同类的鱼纹耳杯。湖北云梦县秦汉时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漆木餐勺,这些餐勺都是圆棒形细柄,用红漆打底,黑漆绘纹饰。汉代漆器餐具制作十分精良,《汉书。贡禹传》形容当时髹漆的核谈食具“杯案尽文画金银饰”,对其制作所耗费的工夫,《盐铁论。散不足篇》称之为“一杯棬用百人之力”,故当时漆器昂贵,一般只有贵族、官僚、地主和大商贾享用。
同时,从汉代开始,由于前此的政治社会大动荡,三代以来的流行价值观被打乱,具有礼器性质的青铜器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动摇,青铜餐具开始回归于日常实用,金银容器也从中亚引进到中国,于是,银制餐具开始较多地出现在上流社会的餐桌上,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同时还影响了瓷器的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可以盛装物品的玻璃容器,现在作为餐具首次加入了中国的餐具序列,这些玻璃餐具有碗、盘、耳杯、玻璃托盘和高足玻璃杯等,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餐具在材质上的扩展,而且也是中国玻璃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
总的来看,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由于中国饮食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餐具,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品种齐全。餐具的花色品种上更加丰富多样,后世所见的各种餐具,绝大多数在这一时期都已出现,并且各种餐具有了比较固定而专门的用途,且成套餐具还讲求完整搭配。
二是分工精细。由于餐具品种增多,定型和功用趋于完备,杯、盘、碗、盏、盅、勺、匙、盂等,不仅种类众多,大小有别,而且各司其职,在功能用途上有明确区分。
三是轻巧精致。受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影响,餐具的体量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就开始往适宜、适用方向发展,现在则更进一步,往轻巧精致的方向发展,更加趋于实用,同时因工艺技术的进步,餐具也制作得更为精致。
隋唐五代时期的餐具
由于瓷器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铜主要用于制作货币,铜器用具的制造受到限制,故一般日用品多用陶瓷替代,因而促进了瓷器制造的飞跃发展,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还烧纸成功了釉下彩、花瓷等新品种和著名的唐三彩。由于白瓷在使用上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故白瓷及以白瓷为基础的彩绘瓷从此逐渐成为中国餐具的主要制作材料。餐具品种包括:碗、盘、碟、盆、槅、洗、钵、杯、耳杯、盏托及酒樽、酒壶、酒盏、酒杯等器具。酒樽,主要是用作盛酒之器。汉代最为盛行,至唐初未衰。中唐以后,盛酒器开始出现新的变化,逐步向酒注过渡,然樽仍相沿而末尽替,即使在宋代,仍继续使用酒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从六朝兴起的饮茶之风的盛行,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出现了包括茶盏、茶托、汤瓶、茶匙等在内的茶具,以及烧纸茶具的名瓷窑。
这一时期,高足盘成为隋代最具典型的器物,碗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器,被大量生产,其形制受饮茶风气的影响,由深腹、直口、平底、向身浅、敞口外撇、宽圈足转变,其胎壁也从厚重逐渐转向轻薄。
我国开始大量出现金银器皿的时间是唐代。从魏晋开始,不断经由丝绸之路输入我国的中亚、西亚的金银器皿,经中国工匠仿造和逐渐消化,终于在安史之乱(公元756年)以后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过程,把金银器皿的制造推向全盛,尤其是银器,因其在上层社会的盛行,更具有了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当作进奉的礼物。而出土的随葬陶器复制银器的物证也表明,在当时的中上层社会,银质餐具已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器具而存在了。
由于金银器具的中国化,所以餐具中有些西域风格的器形(如八楞带柄杯、高足杯、带柄壶、多瓣椭圆盘等)已被放弃或很少使用。种类也从唐初仅有的盘、碗、杯、勺、箸、碟、壶、盆等,扩展到茶具、酒具。造型也更加多样,如盘子,就有圆口、葵口、菱形、海棠形、桃状、叶形、椭圆形等,盘底或为平面无足,或有圈足、三足、四足等;再如箸,多采用白银打制,此外还有用金和犀角做的,形制则有两端细圆,中部略粗的,也有首粗足细圆棒形的。由于唐代金银餐具在制造上已经运用了钣金、烧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捶打、刻凿等工艺技术,因之不仅造型精美、工艺复杂,而且还以富丽豪华的纹饰图案著称。
例如在长安隋代李静训墓、西安何家村和江苏丁卯桥出土的大量容器,其中就有银盘和成套的箸,西安沙坡村出土的银碗、银杯,西安出土的唐大中十四年的7枚鎏金莲花形茶托子,唐代晶城大明宫禁苑遗址出土的鎏金狮子纹银盘,以及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银盘、银壶和银杯,在内蒙古昭盟喀喇泌旗楼子店出土的4件银盘。再如藏于公元901年浙江临安的吴越国王水邱氏墓,墓中不仅发掘出了银杯、银碗和银筷子,而且发掘出了直接复制银器的瓷杯,可谓佐证。
隋唐时代的玻璃餐具,数量逐渐增加,但种类不多,主要有玻璃茶具(茶碗、茶托)和玻璃杯等,唐人多用玻璃杯做酒具。
从唐代开始,由于对金银贵金属的推崇,不仅金银餐具出现在宫廷和显贵家族的餐桌上,而且金银器制品被瓷器大量仿制,如当时定窑和越窑生产的杯、盘、碗等的形制,直接模仿当时流行的金银器制作,采用花口、起棱、压边的做法,制作即为精细,造型优美。这种仿制直接推动了以白瓷为代表的细瓷的发展。用金银包边的餐具也开始出现,如西安一隋代公主墓中出土的金扣玉碗和藏于伦敦大卫基金会的产于越窑的银扣瓷碗。
五代瓷器在生产工艺上,由于原料甲供更为精细,成型技术的提高,以及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的改进,烧成的瓷器具有玻化程度高,胎质细密、器具轻薄,形制多样的特点,因而瓷器风格由唐代的雍容浑厚一变而为优美秀致。
餐具在种类上虽仍以碗、壶、盘、盏、杯、碟、匙等为主,但在形制上有了变化,如碗。除承袭唐代的唇口、花瓣口、卷沿外,出现了直唇大腕、小圈足碗,而盘则出现了花瓣口沿方形、三角形等。釉色有白釉、青釉、黄釉、黑釉等。
唐代漆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金银平脱”的工艺,它使漆器具有辉煌华丽的效果。但是,这一时期的出土漆器遗物较少,能见到的餐具仅有甘肃武威境内的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平脱宝相花漆碗”,但据《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唐语林》等文献记载,唐玄宗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赐给安禄山许多金银平脱漆器,其中就有混沌盘、大脑盘、匙、箸等,足见当时金银平脱漆器是一种极为奢侈的贵重工艺品。五代漆器餐具则有在前蜀王建墓中发现的银铅胎漆碟。
2古代时期,餐具的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
“筷子” 是东方古国文明进程中的典型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中国传统餐具,却蕴含了古代祖先们的智慧以及生活情趣。“筷子”被发明和制造出来之后,古代饮食文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原始人类思想意识尚未有开化。所以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人类,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穿暖。他们不断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并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随着原始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移,以及原始人在不断与大自然斗备明争的过程中,所积累下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逐渐加深。
人们开始由被动接受大自然的馈赠,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生活中所需要的物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由原始人向智人转变的关键阶段。
笔者认为当古代人类进入智人阶段之后,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思想意识,都在向更高更强的阶段发展。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人类开始对生活中的必需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只吃“生肉”的饮食习惯,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身体需求和味蕾了。
在这种前提下人们开始用火烤食物吃,会使用“火种”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飞跃。至此生活于原始社会以及上古部落中的人,不仅吃上了烤熟的食物,同时也逐渐提升了身体素质。这为人类进一步征服大自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陶碗”诞生人类饮食文化步入餐具时代
“火种”出现之后用泥土烧制的陶器开始诞生。据史料记载这个关键阶段,其实就是新石器时代。生活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就已经掌握了使用泥土烧制陶器的技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陶碗,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自从“陶碗”问世之后,人类终于实现了饮食文化上的跨越。同时“陶碗”也是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至此古人开始了使用餐具吃饭、喝水的新里程。当然新石器时代不仅有“陶碗”,而且还有可以用来盛水的“陶杯”。
1.新时期时代的“陶碗”
新石器时代的“陶碗” 与现在所使用的碗大小差不多。也是上宽下窄的结构但碗底并不平整,而是一种类似于锅底的形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的“陶碗”,只能用手托住才能使用,主要的作用就是盛装食物和水。
直口、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是新石器时代陶碗的主要特征。虽然并不具备后人所提倡的艺术精神,但是陶碗的出现却将人类的饮食文化,真正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朝代不断更迭,古代社会的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人类的意识和思想逐渐形成并完善。“陶碗”与“陶杯”也逐渐,被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商周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所以在这个阶段人们所掌握的技术,以及可以获得的资源相对来说更多。当时的人们已经制造出了青瓷制品,“瓷碗”就是商周时期人类智慧的一个集中体现。
相比较于用泥土制成的陶碗来说,瓷碗不仅质地上更加坚硬,外形以及颜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时期生产和制造出来的瓷碗,并不仅仅是一种可以盛装食物的器皿,同时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件艺术品。
2.商周“青瓷”碗
尤其是随着制造瓷器的工艺逐渐完善,以及人们的审美思想逐渐提升,瓷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饭碗”了,而是形态各异、颜色仿让告多变、纹饰精致的艺术品了。而且随着时代不断演变,瓷碗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饭碗之外,还有汤碗、菜碗、茶碗,以及盛装菜品的瓷盘等都应运而生。但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瓷碗,基本上都以“青瓷”为主,被后世人所推崇的“青花瓷”制品,其实也是从“青瓷”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
这段历史时期内的“青瓷”碗,最大的可以滑山与现代的“青瓷”鱼缸相媲美,而最小的青瓷碗也就是茶盏,也与现代人使用的“一口闷”茶碗大小类似。之所以要重点强调商周时期青瓷碗的大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古人制造青瓷的高超技艺。
从陶碗到青瓷碗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代人在饮食文化上的创造力。虽然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碗主要的作用还是盛饭,但是人们已经将碗的功能,逐渐从实用性上向精神文化上转变。
笔者认为这种以古代饮食文化为基础的餐具变化,其实也说明古代人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民以食为天”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尤其是周代所制定的《周礼》,不仅涵盖了国家统治、祭祀、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有关于饮食文化方面的记载。
唐朝制“碗”历史与饮食文化发挥在那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比较开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非常繁荣,同时也带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
如果从餐具演化角度来看唐代的影视文化,不难发现唐朝时期的碗器类型非常多。不仅有比较普通的直口碗,而且也有撇口、葵口等碗型。
这个时期市面上所流行的碗,不仅碗口形式多变碗底也多为平底。但“玉壁底”和“环条形底”,依然是当时碗器设计的主流风格。这不仅增加了碗的实用性,同时也更加有利于饮食文化发展。
因为碗这种可以盛装主食,以及其他菜品的器皿得到发展之后,依据碗型所创造出来的食品,也逐渐在大唐流行起来。唐朝时期所生产的碗器不仅施釉接近底部,而且在重要场合使用的碗,还会施满釉并且带有一些纹饰。
宋代“瓷碗”中的饮食文化精髓
“碗”这种一开始只用来盛装食物的器皿,在宋朝的时候被赋予了更多意义。由于宋朝手工业特别发达,而且以手工业为生的小工业者也特别多。所以宋朝时期的“碗”不仅更具特色,同时也迎来了一个全民用碗的大好时代。
“宋碗”的形状主要以,“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四种样式为主。碗口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做大做小。
由于宋朝的绘画技艺等到极大提升,所以即使是制碗的手艺人,也可以画出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纹饰。
但主流纹饰主要有“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四类,一般都会描绘于内外壁或内底心上。这不仅有效提升了“宋碗”的艺术价值,同时在民间也掀起了一股,收藏“宋碗”的热潮。
“宋碗”很少有不上釉色的时候,釉色多以“青、黑、酱、白”四色为主。这种以单色为基础的色彩体系,不仅体现出了“宋碗”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宋朝陶瓷制品的整体艺术水平。
“元碗”和“明碗”的饮食文化传承
元代人所使用的碗不仅体积比较大,而且厚度也超出大家的想象。这其实与蒙古族的民族风格有很大关系。粗犷、豪迈、不拘小节,是“元碗”的突出特征。与当时的“宋碗”相比,“元碗”多采用印花以及刻花装饰。主要的纹饰有骏马、蓝天、白云等。
明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由于明朝是在打败元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当时明朝的很多器物和风俗,记着都能够看到元朝时的影子。
但是明朝时期的碗却更有汉族特色,形状多以“鸡心式、墩子式”为主。当然也有一些口沿外向平折类型的碗,碗底的面积相比较于前朝来说比较小,但这不但没有影响到使用功能,而且也让“明碗”看起来更具大国风范。
“筷子”问世让古代饮食文化更具东方魅力
“筷子”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是用餐时必须要使用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东方神韵,以及传承饮食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象征。虽然筷子是中国古代先贤的重要发明之一,但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用筷子吃饭,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的人,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用餐中也使用筷子。
“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礼记·曲礼上》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这里面所说的“梜”其实就是先秦时期的筷子。据《急救篇》记载“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由此得知“箸”也是筷子的古称。汉朝人所使用的筷子,就被古人称为“箸”。
从明代开始这种被称为“梜”或“箸”的餐具,才正式被命名为“筷”。这也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筷子的起源。在古代人尚未发明筷子之前,其实他们吃饭的时候,使用率比较高的餐具就是“勺子”。
中国人使用勺子的历史人大概有8000年左右。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古代通用的餐具却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梜”,据《云仙杂记》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这段史料中所记载的“科斗箸”和“鱼尾匙”,就是古代比较知名的两种餐具,也就是现代人常用的筷子和汤匙。古代人之所以玩空心思,不断研究和发明餐具,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饮食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无论是先秦时期还是秦汉时代,由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有了很大发展,所以在这些比较重要的历史阶段中,餐具的演变和发展也就是成了,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代名词。
从“陶碗”出现之后就注定了,古代中国人的饮食起居,已经开始向文明以及文化方向发展。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句话中的“民人以食为天”,在传承了几千年之后依然十分有道理。但是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就会得知“民人以食为天”的发展基础,其实就是古代餐具的诞生以及演变。
如果没有餐具古代人只能用手抓东西吃,在这种前提下不仅无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很容易影响人类意识和思想进步。只有新石器时代的“陶碗“诞生之后,人类的饮食文化才得到了启蒙,并且逐渐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碗的材质、种类、样式、纹饰,以及所表现的艺术价值,其实都能够体现出饮食文化的发展精髓。
尤其是后世人在古代饮食文化以及餐具的启发之下,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餐具,其实都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元素。
3唐代饮酒器皿名称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碰野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
4、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
5、樽:酒杯。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滤的酒)。”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吵困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黄�:gou长寿。指老人。”《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者,浮以为大白。”(�:jiao把杯中酒喝干。浮:罚)
13、角(jue):酒器。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6、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曰:沛公不胜~~,不能辞。”
17、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论语•雍也》:“~不~,~哉!~哉!”《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又如“一觚浊酒喜相逢”。
18、杯:现代仍然广为使用的盛羹、水、酒、饮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诗之一:“重阳独酌~中酒,抱病起登江晌念上台。”
4听别人说这个碗是唐朝的,大完认为呢?
这件唐代金碗敞口,肥腹,平底,喇叭口状圈足。通体饰鱼子地纹,外腹錾出两层浮雕式仰莲瓣;莲脊世瓣内饰有花草十二生肖动物纹。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碗在唐代金银器中的数量很大,形制变化也颇多。主要有折腹碗、弧腹碗、多曲碗、带盖碗。大多数为银质,金碗很少,最有名的当数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在唐代,金碗有时还被用作酒器,如与鸳鸯莲瓣纹金碗同时出土的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上,舞马口衔之酒杯,就与金碗的形状相同。文献中也有唐代用金碗盛酒的记载。有学者认为应把鸳鸯莲瓣纹金碗看作饮酒之器。
金银器皿壁面捶揲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最早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后来的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制作继承了这一风格。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捶揲技术非常成熟的粟特银器中,就大量使用凸鼓的多瓣纹作为装饰。初期是瓣数较多水滴形的分瓣,后来又演变出桃形的分瓣。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大量工艺精良的西方金银器的传入,尤其是许多粟特金银工匠进入内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中国金银器皿上也接受了这种凸凹多瓣的作风。
鎏金飞天仕女纹碗
尺寸 口径7.9cm 估价 RMB 3,200,000
此件佛教供碗精铜鎏金而成,造型别致,一望即知贵气十足。口沿李野谈圆润,外撇,弧腹,高圈足。外壁錾刻云鹤飞天纹饰,天衣飞舞,曼妙飘逸,充满了灵动的韵律感。
飞天是佛国的使者,她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为说法弘道的佛陀洒下鲜花。菩提流志译《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曰:“复有无量干闼婆众以天音乐而供养佛。”干闼婆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香音神、伎乐天,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了飞天。凡是在佛陀的出行、弘法、说教,乃至灭度当中,必有飞天们的出现,并有香花美乐的伴随。他们在佛前演唱的时候“三千世界皆为之震动”。所以飞翔于哪碰天空中为佛法和佛祖献花礼赞、载歌载舞的飞天,就成为了护法与供养功德的形象说教代表,并频繁地出现在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中。
5详细描述唐朝的青铜器..
青铜器分类 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肢粗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握郑 斝(jia,音甲)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 饮酒器.圆腹历皮镇、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 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jiu, 音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6唐代金银器皿有哪些?
在唐代金银器皿里,饮食器数量很多,前期主要以酒器为主,后期主要以茶具为多。悔局裂胡瓶是唐代文献中常见的瓶式,河北宽城和内蒙古敖汉旗都有出土。与胡瓶类似的是长流口的高体执壶,因其流口的形状酷似仙鹤,也叫鹤嘴瓶,虽然未见实物出土,但从房陵公主墓的壁画中可见其形貌。像生的造型也很多,如河南偃师李景由夫妇墓出土的蚌形小盒,辽宁喀喇沁旗(今碧闭属内蒙)发现的双鱼形壶,丹徒丁卯桥窖藏和临安水邱氏墓中的荷叶形银盖等。1982年江腊咐苏丹徒丁卯桥出土了一件龟负“论语玉烛”筹筒,造型以龟为座,龟背负一柱形筒,筒腹錾刻龙凤和卷草,龙凤之间有一长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字样,筒内放置刻有《论语》章句的酒令筹50只,筒盖形如荷叶,钮如荷蕾,既雅且俗,十分有趣。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4-26 11:20:14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