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关于普通鳾的信息

作者:佚名|分类:综合

大家好,关于普通鳾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这是什么鸟?

应该是白头鹎【中文名】:白头鹎(bēi) 【拉丁名】: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Bulbul 【中文别名】:白头翁 【物种分类】: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鹎科 Pycnonotidae 鹎属Pycnonotus 【国内分布】: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白头鹎是我国常见鸟类,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国外分布】: 国外见于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 【迁 徙】: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野外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形态描述】: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额至枕全黑色)。颊、耳羽、颧纹黑褐色,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吵搏色。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黄绿色,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食物】: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繁殖】: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陵简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生活环境】: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冬尺碰裤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 【体型】: 雄性体重26-43g,雌性26-419g;雄性体长166-220mm,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雌性13-15mm;雄性翅长82-94mm,雌性79-92mm;雄性尾长77-90mm,雌性74-88mm;雄性跗跖20-24mm,雌性19-22mm。 【经济用途】: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2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鸟

普通鳾(读作shi四声)

普通鳾(学名:Sitta europaea):是小型鸣禽,体长约13厘米,体重19-24克,体型似山雀,嘴细长而直,约1.5厘米。身体的背面为石板蓝色,具有一条明显的黑色贯眼纹沿头侧伸向颈侧,翅的飞羽为黑色。中央一对尾羽为蓝灰色,其余为黑色。颏喉、颈侧和胸部为白色,腹部两侧栗色,下腹土黄褐色。尖长的辩告鸟喙蓝灰色。眼睛黑色。双腿橙棕色,长爪尖黑色。雌雄同色,雄性个体略大。

喜居高大的乔木,针阔混交林和阔叶乱灶肢林中,在森林草原的高大栎树林里及古老的公园内也有分布,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亦在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冬季有储存食物习性。是一种栖息于落叶树林及公园地方的留鸟,常于老树上筑巢。是欧洲和亚洲最常见且分布最广泛的鸟类。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1]  )

中文学名

普通鳾

拉丁学名

Sitta europaea

别    称

茶腹鳾,欧亚鳾,林鳾,蓝大胆,穿树皮,松哗世枝儿,贴树皮

3这是什么鸟它生活在松树林里。

普通鳾(学名:Sitta europaea)是小型鸣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叫声多变陆滚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旦悉差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体色灰蓝,腹面棕色,头颈两侧可见黑色纹,由鼻孔一直伸到颈侧,尾羽短。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模皮,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亦在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冬季有储存食物习性。是一种栖息于落叶树林及公园地方的留鸟,常于老树上筑巢。是最常见且分布最广泛的鸟类。

4请问这是什么鸟

这是普通鳾

普通鳾(Sitta europaea)俗名蓝大胆,穿树皮、松枝儿、贴树皮。属于雀形目,鳾科。体型似山雀,体桐伏色灰蓝,腹面棕色,头颈两侧可见黑色纹,由鼻孔一直伸到颈侧,尾羽短。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山林中的鸟类,在300-3,200米的山林间、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和针叶林内都可见到,有时也活动于村落附近的树丛中。能在树干向上或向下攀行,啄食树皮下的昆虫,亦有时以螺旋形沿树干攀缘活动,鸣声似“zhe-zhe”。性活泼,不停的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上,当遇惊吓时,可以发出“der-der”的急叫声。鸣声多样,优美动听而具旋律。

繁殖期常利用啄木鸟的弃洞或在树干上凿穴,洞口背风向东南或南,除了将一些树皮衔入洞内做为巢材外,也能衔回泥土,填补洞内凹凸之处,并且能将泥土涂在洞口附近的树皮上及洞口,将洞口留成一圆形小孔,约为2.5厘米大小的直径,以避免其他动物的破坏。巢筑毕5-6天即开始产卵,日产一枚,每窝产6-12枚知裂卵,粉白色,具紫赭色斑点,斑点密布,尤以钝端为甚。平均重1.6克,卵径13.5-18×14.3-19毫米。孵卵期约为搭轮闭14-15天。孵卵期间的护巢本能,除雄鸟常衔回巢材补巢外,而且还常常衔回泥土修整洞口,雌鸟甚至离巢时以垫物覆盖其卵。

食物以昆虫为主,其中包括金花虫、天牛、金龟子、叶蜂及螟蛾等害虫,几乎占98%。亦取食一部分益虫,例如蜜蜂、食蚜虻、瓢虫等。所食的植物种子中有红松种子。育雏期间以昆虫幼虫为食。由于普通鳾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它们对农、林业特别是林业有较多的经济效益;由于它可以在树干的裂缝中觅食昆虫,因而能消灭许多其它森林鸟类吃不到的害虫,它亦能到地面上啄食各种鳞翅目的幼虫及其蛹。在秋冬季以橡实、松、杉、椴、桦等的种子为食。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5 04月

2023-04-25 11:50:10

浏览114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新乡学院就业信息网(新乡学院就业信息网官网) 齐峰奇异果的功效与作用(齐峰果业奇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