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作者:佚名|分类:精选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和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蔓荆子功效

一、蔓荆子功效:

1、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主外感风热;头昏头痛;偏头痛;牙龈肿痛;目赤肿痛多泪;目睛内痛;昏暗不明;湿痹拘挛。

2、疏风清热的作用

蔓荆子气清体浮,辛寒相存,走上入里,解表疏风,能宣肺气,清头目,为偏正头痛之圣品,常用于风热感冒,风水等症状。

3、祛风除湿的作用

此为风湿邪留滞经络,阻痹气血所致,肢体关节酸痛,挛急,本品具祛风止痛效果,《神农本草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急。”

扩展资料:

蔓荆子的作用

1、解热抗炎

蔓荆子和单叶蔓荆子水提液灌服对大鼠发热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有解热降温作用。对大鼠炎症性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紫花牡荆素和3一甲氧基-4-肉桂醛。

2、镇痛镇静

蔓荆子水煎剂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生品的作用强于炒制品,醇提物强于水提物。水提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单叶蔓荆子强于蔓荆子。

3、扩管和降压

蔓荆子醇浸液可显著降低麻醉猫的血压。对实验性外周和内脏的微循环障碍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可显著提高兔眼球结膜的微循环的血流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蔓荆子

2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

蔓荆子水煎浸膏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蔓荆子提取物有强抗凝作用,在体外能显著延长牛凝血酶凝聚人体纤维蛋白原时间。蔓荆子的祛痰作用优于牡荆油。

蔓荆子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头痛,如感冒头痛、鼻炎头痛、眼炎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治疗感染性和免疫病眼炎,其他眼睛疾病,及其引起的头痛。

治疗上感后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痰。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5~9g。

临床常用剂量:3~9g。

大剂量:l2~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服。

【临床体会】

关于治疗头痛

蔓荆子一般分类在解表药中,以治疗风热感冒头痛。

临床上对各种疾病引起的头痛,蔓荆子都可以治疗,并不局限在感冒头痛上。蔓荆子具有镇痛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对感染性眼炎、鼻炎引起的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性头痛等,都有治疗效果。

关于治疗眼睛疾病

蔓荆子传统上是治疗眼睛疾病的。由于它能促进眼结膜血流速度,对加快炎症吸收是有利的,对眼炎和眼睛损害引起的头痛治疗是有效的。

蔓荆子对免疫性眼睛损害及其出现的头痛也是常用药。虽然并不直接影响免疫,但能直接改善眼睛的炎症和症状。

蔓荆子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效

蔓荆子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胃、膀胱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笔者在临床采用蔓荆子治疗头痛时,发现本品对三叉神经痛有效。具体用法是:蔓荆子60g,白酒500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内浸泡3~7天(夏季泡3天,冬季泡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34~86岁。治疗7天痊愈者31例,占73.8%。

如治王某,女,39岁。罹左侧头面疼痛3年余,经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痛苦异常。近来又作,症见左侧头面、眼眶及口周疼痛,势如烧灼,伴有头晕,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给予蔓荆子酒服用,连服3天,疼痛大减,服完1周,数年顽疾获痊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据《珍珠囊》载蔓荆子“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王海藏云“搜肝风”,《千金方》记载,蔓荆子浸酒服,可治头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蔓荆子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及维生素A类物质,具有镇静、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肌肉神经痛。故本品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奇效。在临床运用时可根据病情而稍作加减,如属风寒外袭者可加细辛、荆芥;火热内盛者可加夏枯草、杭菊花;血瘀阻络者可加当归、川芎等。

蔓荆子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

蔓荆子性味辛苦、微寒。治疗头痛眩晕有很好疗效。已故名老中医李浩儒对蔓荆子治疗头痛、眩晕有独到之处。认为蔓荆子,蔓走经,荆主风,子下沉。故有专门走经祛风镇痛的作用。他治疗头痛、眩晕分虚实两类。如属实症者,用蔓荆子50g,白芷10g,川芎3g,荆芥10g,黄芩15g。如属虚症者,用蔓荆子40g,防风5g,黄芪15g,苍术10g,山茱萸15g,山药20g,白豆蔻3g。方中蔓荆子需打碎或研碎,生用或微火炒均可用之。

30多年来,笔者采用李浩儒老中医运用蔓荆子的经验,用蔓荆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60例,收到满意疗效。如治彭某某,男,50岁,主诉:眩晕、头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1周前因工作劳累突然头昏、眼花、耳鸣、呕吐、恶心、眩晕不止,X线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经神经科、骨科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以补肾、益气、祛风而治之。处方:蔓荆子40g,山茱萸15g,山药20g,黄芪15,白术15g,南沙参15g,白豆蔻5g,甘草6g。浓煎成300ml,频频服之。服药1剂眩晕明显好转,再服2剂而愈。以后每因劳作后服上方1剂预防本病,随访6年未发。

蔓荆子清利诸窍有奇功

蔓荆子辛苦微寒,功能疏散风热,因其气味芳香,质轻扬上,善于清利头面诸窍。笔者常随症配伍,治疗以下诸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流行性结膜炎:本病中医称“天行赤眼”,临床表现为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自觉刺痒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以蔓荆子12g,菊花15g,桑叶15g,决明子10g,荆芥、防风各10g,水煎,趁热熏蒸双眼,温后口服,一般3~5日可愈。

(2)急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属中医“鼻渊”范畴。治疗宜疏散风热,宣通鼻窍。方以蔓荆子12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桑叶15g,桔梗10g,随症加减,亦趁热熏鼻,温后口服,曾用此法治疗10余例,多于10剂内痊愈。

(3)牙周炎:牙周炎属中医“牙痈”、“牙宣”范畴,多由胃热上熏齿龈,临床表现为牙痛、牙根宣露、龈肿,按压齿龈可有溢脓或出血。用蔓荆子合清胃散煎服,另用蔓荆子10g,生石膏30g,细辛5g,煎汤漱口,热含冷吐,不拘时数。

(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属中医“脓耳”范畴。方以蔓荆子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升麻6g,桔梗10g,黄芩12g,夏枯草15g,车前草30g,丝瓜络10g,每日1剂,水煎服。全方共奏疏散风热、解毒消肿之功,使邪热得出,毒解脓散,其病自愈。

蔓荆子的配伍及附方

(一)配伍应用

配连翘,气味轻清,体浮性凉,轻可去实,凉可胜热,为清火解毒散结之品,本品体质轻浮,入肺经上行宣散,故能清利头目,解表疏风,通窍止痛,主治头面之风证,目入血分养血和肝,凉血散风。二药配用,祛风止痛,清热解毒,治风热上受诸证,佐以蒲公英,菊花更好。

配菊花,质轻气凉,轻清走上,善疏风清热,平肝熄风,清头明目,偏于入肝经而明目。蔓荆子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二药配用,可治风热头痛,头风作痛等症。

配川芎,本品味辛性寒,轻浮升散,既能散风热,又可通窍止痛。川芎辛温芳香,性善走散,上行头目,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药相配则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显著。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及风湿身痛,肩背痛等症。

配人参,人参甘温补虚,微苦不燥,长于补肺,脾之气虚,又能益气而生津。本品善散头面风邪,清肝明目,二药相配,则散中有补而不伤正,补中有散而不滞邪。常用于治疗诸虚目疾,头晕,耳鸣,耳聋等疾。

配白蒺藜,本品气轻味辛,上行而散,最善清利头目,祛风止痛功佳,主治头面风热之疾。白蒺藜辛散苦泄,专入肝经,能平肝潜阳,又可祛风明目,主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头目疼痛等证。二药相须配用,二辛相合,祛风止痛力强,辛苦合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共奏疏风热,平肝阳,利头目,止疼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等证。

(二)方剂制剂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 : 紫苏叶、陈皮、香附、炙甘草、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川芎、生姜。本方用于外感风寒之邪之证。症见:头项强痛,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蔓荆子汤(《兰室秘葳》) : 黄芪、人参、炙甘草、蔓荆子、黄柏、自芍。本方用治劳逸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蝉花散(《证治准绳》)  :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蜜蒙花、草决明、黄芩、蔓荆子、栀子、荆芥、川芎、甘草。本方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

自蒺藜散(《张氏医通》)  :白蒺藜、菊花、连翘、蔓荆子、决明子、青葙子、甘草。本方用治肝热目赤,多泪。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独活、蒿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本方用治风温袭表之症,证见:肩背痛不可回转、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治头风方(《千金方》) :本品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方(《本草汇言》) :本品9克,荆芥、白蒺藜各6克,柴胡、防风各3克,甘草l.5克。

(三)验方

蔓荆子散治头痛、身痛:蔓荆、甘菊花、半夏(汤泡)羚羊角(屑)、川芎、枳壳(麸炒)、茯神(去木)、黄芩、防风各23g,麦冬、石膏各30g,地骨皮、赤箭、细辛、甘草(炙)各15g;

蔓荆子酒治风热头痛:蔓荆子90g,酒500g。将蔓荆子研为粗末,浸泡酒中,7天后使用。每日3次,每次服10~20mL,温服为佳;

复方蔓荆子酒治疗风热性头痛、头昏、偏头痛:蔓荆子120克,菊花60克,川芎40克,防风、薄荷各60克,黄酒l公斤。将上药共捣碎,用酒浸于瓶中,隔日略加摇晃,7日后去渣,密封备用。每次饮15毫升,渐加至20毫升,每日3次。

蔓荆子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毒理试验1.LD50:小鼠灌服蔓荆子水煎剂的LD50为629.8g/kg。2·毒性反应:本品水煎剂小鼠灌服270g/kg,腹腔注射60g/kg,均不引起死亡。说明蔓荆子毒性很小。

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注意事项】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医学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

《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蔓荆子的食用方法

蔓荆子瘦肉汤

原料:猪肉(瘦)240克,蔓荆子20克,三七8克,去核枣(干)100克,陈皮5克,盐3克。做法:先将蔓荆子用水浸透发开,洗净,再把三七洗净后打碎,陈皮用水浸洗干净。 去核红枣洗净,瘦猪肉洗净。 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放入蔓荆子、三七、陈皮、红枣、瘦猪肉。  再次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煲90分钟,加细盐调味,即可饮用。此方活血止痛、滋补强壮、消肿止痛、补益内脏、调节五脏。体力劳动者经常饮,可治疗潜伏性的筋骨伤患。

三子猪肝饮

原料:蔓荆子20克,青葙子20克,栀子15克,鲜猪肝500克。做法:将以上三味药用温水浸泡30分钟,入锅水煎取汁。 再将猪肝洗净切成薄片,入药汁内煮沸15分钟,入调料,待温食服。药膳功效:此方可清肝泻火、凉血明目,适用于肝胆实热证引起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食用。

蔓荆子川芎饮

原料:蔓荆子10克、川芎10克。

制作过程:取蔓荆子、川芎一起放入瓦锅中,加水500ml(2碗量),浸泡20分钟。煮开后,继续文火煮20分钟,即可。

功能解析:对头痛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识别真假蔓荆子

蔓荆子又名蔓荆实、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苦辛,入肝、胃、膀胱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偏头痛、齿痛、赤眼、目晴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等。《药品化义》载:“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为肝经胜药。”市场上有以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干燥种子冒充蔓荆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

外观呈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向浅沟,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其中2裂较深,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剖开后,横断面果皮外层灰黑色,内层黄白色,两层间有棕色油点排列成环。内分4室,每室有种子一枚,种仁黄白色,有油性;闻之气特异而芳香,口尝味淡而略带辛辣味。

伪品倒地铃

其种子外观也为圆球形,但种皮革质,棕黑色;表面虽亦被灰白色薄膜状霜,但有几条不规则的隆起纹理,底部有黄白色桃扁形痕迹,是为种脐,约占种子的1/4,种脐下端有一类圆形浅沟;伪品的种子体重,横切面呈棕黑色,较厚,内含带有黄白色胚乳,有两枚子叶;闻之无特异清香,有股坚果的味道。

从以上特征可辨别蔓荆子的真伪。伪品倒地铃的种子乍一看外观颇有点相似,但仔细观察,还有不少差别,且真伪两种果实不属同科植物,伪品也不具有蔓荆子的功效,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须仔细辨之。

上一页 全文完(共 20439 字) 展开全部内容

3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蔓荆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1)蔓荆子治正头痛:蔓荆子有治正头痛的功效,可以用6克蔓荆子、30克羌活、30克川芎、9克栀子、3克细辛这五味中药材混和后自来水煎制服食。

(2)蔓荆子治眼帘头昏眼花:蔓荆子有治眼帘头昏眼花的功效,可以用160克酒蔓荆子、80克决明子茶一起碾磨成细末,每一次用温开水喝下6克,一天2次。

(3)蔓荆子治积年双目失明成青盲:蔓荆子有治积年双目失明成青盲的功效,能够将90克蔓荆子蒸三十分钟后晾干与90克决明子茶研细为散,每一次在餐后用温开水调下6克。

(4)蔓荆子治目痒:蔓荆子有治目痒的功效,可以用30克蔓荆子、30克五倍子、15克秦皮这三味中药材一起碾成粉末,每一次自来水煎制10克药粉,药液凉后洗眼睛的。

2、蔓荆子的副作用、忌讳、常见问题:在应用蔓荆子时,能够独立应用蔓荆子,还可以配搭防风、熟石膏、黄菊花、藁本、羌活、黄菊花、决明子茶、栀子、川芎、细辛、五倍子等中药材来应用,气血两虚有火的头痛眼花群体不适合服食蔓荆子;胃虚群体慎服蔓荆子。

4中草药: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

蔓荆子

(《本草经集注》)

【异名】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单叶蔓荆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

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

②蔓荆(《本经》),又名:白背木耳(《岭南采药录》),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

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厘米,密被细绒毛。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花期7月。果期11月。

生长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叶或枝叶(蔓荆子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药材】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此外,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

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

【炮制】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性味】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珍珠囊》:"苦,辛。"

【归经】入肝、胃、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太阳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②《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

③《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④《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

⑤《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⑥《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⑦王好古:"搜肝风。"

⑧《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⑨《广西中药志》:"治胃痛。"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②《医学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

③《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④《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选方】①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千金方》)

②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名家论述】①《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②《本草经巯》:"蔓荆实,"神农"味苦,微寒,无毒;《别录》加辛平温。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则甚少也。气清味薄,浮而升,阳也。其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风头痛、脑鸣、目泪出者,盖以六淫之邪,风则伤筋,寒则伤骨,而为寒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之脉,夹脊循项而络于脑,目为厥阴开窍之位,邪伤二经,则头痛、脑鸣、目泪出。此药味辛气温,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则诸证悉除矣。邪去则九窍自通,痹散则光泽脂致。其主坚齿者,齿虽属肾,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散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去白虫、长虫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③《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④《药品化义》:"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

⑤《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⑥张寿颐:"凡草木之子,多坚实沉重,性皆下行,蔓荆之实,虽不甚重,然其性必降,《本经》谓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固皆清泄降火之功用。《别录》虽加以辛字,而主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仍是内风升腾之病,用以清降,断非疏散外风之品。《日华子》谓治赤目;张洁古谓治头沉昏闷,止目睛内痛;王海藏谓搜肝风;皆是息风降火,其义甚明。独甄权谓治贼风;洁古又谓治太阳头痛,散风邪;则误作疏散之药,绝非《本经》、《别录》真旨。盖内风、外风,治法含浑,久为汉、魏以来通病,甄权等此说,实属误认,奈何濒湖《纲目》,亦谓其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竟以甄权等之误说,反加附会而为之证实。近三百年,更无人能知蔓荆子之真实功用矣。然濒湖亦谓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证,则试问风而属虚,岂有再用浮散主治之理?《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提醒您:蔓荆子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5每日中药——蔓荆子

蔓荆子来源于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蔓荆子有芳香的气味,果实灰黑色,以果实粒大、饱满、具灰白色粉霜、气辛香、无杂质者为佳。

蔓荆子按产地不同,可以分为单叶蔓荆和蔓荆。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的为单叶蔓荆,主产于广东、广西的为蔓荆。

蔓荆子辛、苦,微寒,为发散风热药,即辛凉解表药,有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

又因蔓荆子辛可散风,微寒能清热,质轻上浮,主散头面部风热,有疏风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头昏头痛和风邪上攻之偏头痛。

蔓荆子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有清利头目的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上攻的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另外,蔓荆子还能散风胜湿,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痹痛。

因蔓荆子微寒,入胃经,故胃虚者慎用。

又因蔓荆子质轻味辛,升浮上行,故血虚有火上逆者不宜使用。

此外,蔓荆子是发散风热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的头痛,故风寒头痛忌用。

6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蔓荆子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蔓荆子,中药名,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味辛、苦,性微寒,归胃、膀胱、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等功效。

1、疏散风热: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有祛风止痛之效,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常与菊花、薄荷等同用,头痛头风常与白蒺藜、川芎、钩藤等同用。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2、清利头目:蔓荆子由于它能促进眼结膜血流速度,对加快炎症吸收是有利的,所以对眼炎和眼睛损害引起的头痛治疗是有效的。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外感头痛、偏正头风者

禁忌人群

脾胃虚弱者

不宜同食

辛辣刺激食物

降低药效

食用方法

煎服

将蔓荆子放入瓷罐中煎煮即可。

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蔓荆子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02 04月

2023-04-02 15:45:10

浏览166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咸宁小龙虾今日价格表(湖北咸宁小龙虾) 懂球帝怎么看视频直播(懂球帝怎么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