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贞观大才子(贞观小财神)

作者:佚名|分类:百科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贞观大才子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贞观小财神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和帝王之家有关的才女有那些

班婕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诸多因才名远扬而入宫的女子中,班婕妤明显是个特例,反而是入宫得到皇帝的临幸后,她的才华才开始崭露头角。

史书记载班婕妤在汉成帝即位不久后选入后宫,刚入宫时品级很低,不过是个四百石的少使,但“俄而大幸”,很快便得到了汉成帝的宠幸,一下子就连越8级,晋封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与昭仪的婕妤。

那么班婕妤究竟“大幸”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此时的许皇后也很得盛宠——许皇后从被立为太子妃起,一直很得汉成帝的宠爱,《汉书》中甚至称许皇后得宠到了“后宫希得进见”的地步。而班婕妤虽然并没有获得专房之宠,但是能够在许皇后如此得宠的时候得到史官的一句“大幸”,可见其宠也是当时后宫其他嫔妃难以企及的。

当然,班婕妤之所以得宠,与后来赵飞燕姐妹的得宠原因完全不一样,如果说赵飞燕姐妹是以色事人,那么班婕妤就是以才侍君。

班婕妤知书达理,史书称其“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汉成帝曾想让她和自己一起乘车,但班婕妤推辞道:“古时的圣贤之君都是名臣在侧,只有末代昏君才会有美人相伴身旁。”王太后听说后对班婕妤大加赞赏,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而汉成帝此时之所以能够听进班婕妤的劝谏,也是因为心系佳人,面对心中所喜欢的人,自然乐得听从她的意见。

不过班婕妤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子,深知后宫美女如云,色衰爱弛是常事,红颜未老恩先断也同样屡见不鲜。所以班婕妤对于同样得宠的许皇后与其他后宫女子并不嫉妒,甚至看到汉成帝在后宫上花的心思渐渐变得多了,便主动将自己的侍者李平献给了汉成帝。汉成帝对此非常高兴,十分宠爱班婕妤所献给他的这位侍者,同样将她册封为婕妤,并说:“当年卫皇后也是出身微贱。”于是又让这位新册封的婕妤李平改成卫姓,称之为卫婕妤。

然而帝王之幸三春晖,谁也不曾料到如此大幸的班婕妤竟然会被一对只有皮相之美的赵氏姐妹给盖过风头,甚至进而被赵飞燕姐妹谗毁自己与许皇后对皇帝进行巫蛊。虽然班婕妤面对汉成帝的质问从容应对,但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许皇后已经因此被废了,班婕妤很清楚,如果自己无法避开赵飞燕姐妹的锋芒,那么迟早也会步上许皇后的后尘。于是班婕妤主动请求前往长信宫奉养皇太后,汉成帝答应了。

虽然班婕妤是主动请求前往侍奉王太后,但对汉成帝的感情一时间实在难以割舍,所以班婕妤即使是在退处东宫后,仍旧不时作赋自伤,甚至提笔落寞地写道:“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绥和二年,汉成帝暴亡,随着皇帝的薨逝,等待着后宫中这些无子嫔妃的就是漫无天日的守陵生涯。而这毫无人性的陵寝制度正是始于西汉。

早在西汉初年,吕后妒恨刘邦的宠妃们,所以在刘邦驾崩后便将这些没有子嗣的嫔妃打发到陵园去居住,从此以后,无论之前身份高低贵贱,无论之前得宠与否,只要是没有生育过皇子皇女的嫔妃,都只能咽下满心的不甘与悲苦,随着帝王的下葬将一生都陪葬在这萧瑟寂寥的陵园中。

班婕妤也不例外。班婕妤曾在早年生育过一位皇子,但不幸的是,这唯一的儿子不过数月就夭折了,所以作为无子嫔妃,班婕妤只能按照惯例前往延陵为先帝守陵,从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也不知究竟又过了多少年,班婕妤带着大半生的遗憾与一身的凄凉,于延陵黯然逝世。

不过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当年那么嚣张跋扈的赵飞燕姐妹在汉成帝暴亡后也没过上好日子,赵合德在汉成帝死后便畏罪自杀,赵飞燕提心吊胆勉强做了几年皇太后,便被王莽废为庶人,并被遣去延陵为先帝守陵。赵飞燕自然知晓守陵生活的生不如死,又如何能够忍受得住这样的折磨,于是自尽身亡。

左棻:骨肉至亲,永长辞兮

话说晋武帝司马炎对美色的爱好地球人都知道,羊车望幸的经典事迹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过好色归好色,身为帝王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所以除了各色美女外,晋武帝还将才名远扬、名声仅次于兄长左思的左棻也搜罗进宫中。

作为一名容貌毫不出众的女子,左棻刚进宫时的品级并不高,只被封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六级修仪,但晋武帝出于对左棻这份才华的礼遇,又将她册为正一品三夫人之一的贵嫔,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杨艳和有着“亚后”待遇的胡芳。

当然,对于美色至上的晋武帝而言,左棻这样“姿陋”的女子很难让他产生太多的男女之情,不过晋武帝并没有因此疏远左棻,反而常常看望她,每次游赏园林回来后,晋武帝都要去左棻的宫室中和她谈论一番,而左棻应对得体文辞清华,周围的人听了都啧啧称赞。

左棻入宫没过两年,杨皇后便病逝了,左棻奉诏献上了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的诔文;晋武帝的女儿万年公主逝世,左棻再次奉诏献上一篇诔文,文辞甚丽。于是无形间,文采洋溢的左棻便一跃成为了晋武帝的御用女文人,只要每次一有地方上进献的奇珍异宝,晋武帝都要召见左棻让她为之赋颂。左棻文思如泉涌,泼墨间,一篇篇文词诗赋挥毫而就,于是不断得到各种赏赐。

不过在晋武帝看来,让左棻拥有整个后宫中仅次于杨皇后和胡贵嫔的地位已是莫大的眷顾,但对于左棻而言,世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得上天伦之乐。所以纵然身为正一品的三夫人,纵然深得晋武帝的看重,纵然有着这么高规格的礼遇,但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父兄成路人,犹忆当年彩衣娱亲,如今骨肉至亲永长辞兮,左棻在《答兄感离诗》与《离思赋》中,字里行间满浸着对兄长的思念之情:

“自我离膝下,倏忽逾周期。迢迢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仪容,欷歔不自持。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厥若?告情于文辞!”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风骚骚而四起兮,霜皑皑而依庭。日晻暧而无光兮,气懰栗以冽清。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愁悲,梦想魂归,见所思兮。惊寤号眺,心不自聊,泣涟洏兮。”

而左棻始终挂怀于心的兄长,正是太康文坛中最著名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中的左思。

左思的家族世代学习儒学,其父左熹虽是小吏出身,但凭借自己的才干被提拔为了殿中侍御史,后来官至太原相、弋阳太守。左思与妹妹左棻自幼感情深厚,左棻因文采出众被召进宫后,左思为了妹妹也举家迁居洛阳。而且有趣的是,左思与左棻这对兄妹很是相似,都是其貌不扬,但辞藻壮丽。

根据史书的记载,左思曾耗费十年的时间完成《三都赋》,此赋完成后,一时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的典故正是出自于此,左思的斐然文采也由此可见一斑。

史书记载左棻体羸多病,永康元年左棻逝世后,被安葬在峻阳陵西徼道内,即通往晋武帝玄宫的主道旁。而负责左贵嫔祭祠一事的正是左思的儿子左聪奇。左棻生前日日思念,渴望骨肉团圆,却求而不得,而身后由自己最为挂怀的兄长之子负责看守祭祠,若其魂灵有知,想来必能感到一丝宽慰吧。

韩兰英:兰英绮密,甚有名篇

别以为身为女子给皇帝上表是只有后宫嫔妃才能做的事,事实上只要你有足够的文采,足够的自信,那么即便身为平民百姓,你也一样可以上表给皇帝。刘宋孝武帝时的韩兰英就是这样一位有文采有胆识的奇女子,不用飘柔也是那么的自信。

这位来自吴郡的女子,主动进献了一篇《中兴赋》给皇帝陛下,得到了刘骏的赏识,于是被召进宫——当然不是进宫做嫔妃,如果韩兰英还是位未婚少女的话,被封为嫔妃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从“妇人”这个称呼来看,韩兰英显然是已婚人士,所以刘骏只是将她召进了皇宫中。

至于韩兰英进宫后具体担任了什么职位,史书没有记载,历经了刘骏、刘子业两朝后,明帝将韩兰英正式任命为宫中女官,但具体官衔仍旧不详。明帝之后,刘宋王朝经过连番内斗与动荡,等萧道成接受禅位建立南齐后,韩兰英被任命为后宫司仪,武帝时,又被任命为博士。

尽管并没有史料说明韩兰英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女博士,不过自古以来能够担任博士一职的都是博学多闻学富五车之人,而韩兰英能够以女子之身出任博士一职,足可见其学识之丰富,文采之斐然。

韩兰英出任博士一职后,负责教导后宫的嫔妃宫人书法与文学,而韩兰英历经了刘宋孝武帝、前废帝、明帝、后废帝、顺帝、南齐高帝、武帝等几朝治世,粗略估算一下,距离其被召进宫时已差不多有三十年的时间,再加上入宫时已为人妇,韩兰英此时约莫五十岁,所以史书中才会说:“以其年老多识,呼为韩公。”宫中的人因为韩兰英上了年岁,且博学多识,于是尊称其为“韩公”。

史书中记载韩兰英工于文词,又善谈笑,想想南朝时候正是清谈之风盛行,想要得到众人的赏识,光有文采可不行,还要同时极富口才,而韩兰英作为一名女子却能被称赞为“善谈笑”,几可想见其口才之出众,想来韩公与后宫众人甚至皇帝陛下谈论时,往往必是妙语连珠侃侃而谈。

韩兰英著有文集四卷,但今已失传,甚是可惜。南梁钟嵘的《诗品》曾这样评价道:“兰英绮密,甚有名篇。”但今人已难以欣赏到韩公的文采。

不过根据萧绎的《金楼子·箴戒篇》记载,当时有一颜氏女,由于丈夫嗜酒被父母强行带回家,后来此女入宫就职。某日,皇帝命韩兰英为颜氏作诗,韩兰英奉诏后当即便赋诗一首:

丝竹犹在御,

愁人独向隅。

弃置将已矣,

谁怜微薄躯?

韩公的文思才情如何,今天的读者或许可以从这唯一一篇流传于后世的诗作中略作遥想。

徐惠: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朝来临镜台,

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

一召讵能来?

每当读到徐惠的这首《进太宗》,我都会想到大才子曹子建的《七步诗》。

《进太宗》与《七步诗》同样是作者在急中生智下的解围之作,无论是其中的急智还是诗才,都不相上下,才女徐惠的聪慧机敏也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唐太宗也表现得比魏文帝更有风度,比起魏文帝的悻悻作罢,唐太宗也仅仅是一笑置之。不过这原本就是小事一桩,不过是唐太宗召见充容徐惠,徐充容迟迟未至惹得太宗陛下十分不耐烦,只因其中徐惠表现出来的急智与唐太宗宽容大度的胸襟相映成趣,所以作为一时佳话流传了下来。

说到徐惠,据史书的记载,这是位十分早慧的女子,“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父亲徐孝德曾让女儿试拟《楚辞》,徐惠随口便答道:“山中不可以久留。”文辞极美。徐惠也自幼勤学不怠,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很快便才名远扬,为皇帝所知。徐惠与韩兰英不同,仍旧是位未婚少女,也不曾像宋氏姐妹那样立志一生不嫁,所以顺理成章地被召进宫中册为了才人。

徐惠进宫后因为才华出众,不久就由五品的才人进封为三品的婕妤——按照唐制,才人只有五品,属于后宫中品级较低的嫔妃,所以是有职掌是需要干活的,而徐惠凭借自己极富文采的表现,顺利升到了三品的婕妤,再也不需要像之前仅为五品才人时那样,每天还要干些杂务,再后来,徐惠又被擢为了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

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唐太宗带着一群大臣与后宫驾幸翠微宫,流连于美景之间,唐太宗一时间文思泉涌,于是提笔写下了流传后世的《小山赋》。写就后,太宗又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便命令众人也来应和一番,于是许敬宗挥毫写下了《掖庭山赋应诏》,徐惠也按要求奉上了一篇《奉和御制小山赋》。也许当时还有别的人同样奉诏留下了笔墨,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除了唐太宗、许敬宗、徐惠这幸运三人组的大作外,其余皆已不见流传于世。

不过赏玩归赏玩,徐惠并非是不知民间疾苦的无知女子,虽然身为后宫,徐惠却心怀天下,眼见唐太宗连连营建翠微宫与玉华宫,眼见辽东、西突厥之征惹得兵马频动干戈不止,于是当即援笔疾飞,写下了名扬后世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只是可惜的是,徐惠到底是生长于太平盛世的文人世家,固然有着满腔报国的热情和满腹诗书的才学,但论起人生阅历与经验,终归无法与唐太宗相提并论。如果徐惠的上疏能够提出更为切中肯綮更为具体的建议,相信谱下一段明君贤妃的佳话绝非难事。不过尽管如此,唐太宗仍对徐惠身为后宫却能怀有这样忧国忧民的胸襟十分欣赏,对她赏赐极为丰厚。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因为不曾生育子女,徐惠按照惯例被送去崇圣宫守陵。清冷的守陵岁月最是消磨人心,不久之后,徐惠就思念成疾,又拒绝服用汤药,就这样煎熬了一年的时间,因病逝世。临终前,徐惠留下了此生最为谦卑的愿望:“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陛下待我十分优厚,如果能够早一点死去,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侍奉于陛下的陵庙,这是我唯一的心愿。

一代才女徐惠的香消玉殒令世人怅惘不已,唐高宗也十分赞赏徐惠的这份气节,于是下诏将她追封为正一品四妃中的第四级贤妃,并将其陪葬昭陵石室,成全了徐惠最后的一番心愿。

而随着永徽元年徐惠的逝世,永徽二年其父徐孝德也由此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由原先从五品上的水部郎中一下子被唐高宗晋升为了正四品上的沂州刺史,一口气连升6级,这不仅是徐孝德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更是绝无仅有的人生经历。但亲自送女儿入宫的生离,晚年丧女的死别,是何等的悲哀,哪怕这样的荣耀是爱女青春早逝留下的唯一纪念,徐孝德也难以从中感到一星半点的宽慰,所以不过七年的时间,徐孝德就卒于果州刺史任上。徐孝德逝世后,唐高宗“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以表达对徐氏一门的哀悼之情。

事实上原本在唐太宗的时候,徐孝德就因为女儿的才华横溢,被唐太宗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提拔为了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尽管官阶只比原来高了一级,但史书特别强调了一句是因为唐太宗欣赏徐惠“挥翰立成,词华绮赡”的文采,他才因此升了官。不过除此之外,徐氏家族并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而就此飞黄腾达起来,更没有借女一飞冲天。但东海徐氏向来人才辈出,再加上徐孝德与徐齐聃父子二人皆有才干,所以就算没有女眷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的家族吹枕边风,徐孝德父子只凭自己的真本事依旧在朝堂上成功立了足。

特别是徐齐聃,八岁能文,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华,不禁让人联想到同样是七八岁时就有了“神童”之誉的王勃与骆宾王,而徐齐聃不仅因此有幸蒙得唐太宗的召见,还被赐予了一把金错刀。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徐齐聃未能有一首半篇的诗文著称于世,这又难免让人有了伤仲永之感。至于徐孝德本人也颇有吏干,早在唐太宗驾崩前,就已经由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顺利升迁到了从五品上的水部郎中,所以其子徐齐聃在贞观末年正式步上官场的时候,便是按照门荫,以从八品下的曹王府参军右千牛兵曹出仕的。

而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远扬,被比拟为汉朝的班婕妤,于是被唐高宗召进宫中册封为了正三品的婕妤。

虽然徐婕妤和徐齐聃一样,并无任何作品流传于世,但她敏捷的心思并不输给姐姐徐惠,在七夕之日亲自用菱藕雕刻了各种奇花异鸟放在水晶盘中进献给唐高宗。唐高宗见其精巧无比,高兴之下赏赐十分丰厚,这对帝妃之间也算是留下了一段逸闻趣事。

上官婉儿: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上官婉儿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初郑氏在怀婉儿的时候,梦见别人给了自己一杆秤,于是占卜的人告诉她:“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结果郑氏生的却是个女儿,闻言者无不嗤之以鼻,觉得这个占卜的人根本是在胡说八道。而上官婉儿出生后没多久,她的祖父上官仪便因麟德元年的废后一事被杀,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一并被诛,尚在襁褓中的婉儿和母亲郑氏则按律被没入了掖庭。

尽管掖庭生活并不好过,但再阴霾的天空仍遮挡不住上官婉儿文学才华的崭露头角,何况婉儿继承了上官家的文学天赋,又有母亲郑氏的悉心教导,所以当她被武则天召见并要求当场依题作文时,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不仅文意通畅,而且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当即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并命其掌管宫中诏命。于是从这一刻起,上官婉儿这场华美绚烂的宫廷人生就此拉开了帷幕。

唐中宗复辟后,将上官婉儿册封为了三品的婕妤,后来又将她进封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二级昭容,婉儿的母亲郑氏也因此被册封为沛国夫人——按照唐制,“(内命妇)二品之母,为从四品郡君”,原本上官婉儿身为正二品的昭容,其母按例只能封为从四品郡君,但如今却被封为了正一品的国夫人,就连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也被追赠了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被追赠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由此可见唐中宗和韦后对上官婉儿之重视。

当然,上官婉儿与其说是皇帝的嫔妃,不如说是皇家女秘书更恰当些,这一点在武则天时是如此,在中宗时亦然。史书中就有记载,上官婉儿除了帮助皇帝处理百司奏表,起草诏令外,还经常组织宫廷贵族的文学沙龙。又因为她才思敏捷,所以常常代替中宗、韦后以及长宁、安乐两位公主赋诗,不仅数篇同作,而且“采丽益新”,而上官婉儿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令世人惊艳的文采,和上官氏的文学传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初文坛的重要风雅人士之一,早在唐太宗时,上官仪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文学才华,“时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后来唐高宗龙朔年间,上官仪又写成了《笔札华梁》,并形成了对当时影响极大的上官体。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同样富有才学,工于诗文,有着这样的血脉传承,上官婉儿的文学修养自然远非寻常文人可比。

而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们都给予了上官婉儿的文学创作极高的评价,事实上只要看看武则天能够强忍下被忤逆的怒气而不杀婉儿,唐玄宗对女子弄权厌恶至极却仍为婉儿编文集,上官婉儿之才已可见一斑。

那么上官婉儿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学地位呢?

张说曾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每豫游宫观,行幸河山,白云起而帝歌,翠华飞而臣赋,雅颂之盛,与三代同风,岂惟圣后之好文,亦云奥主之协赞者也。……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言辞间,处处可见对上官婉儿的推崇备至,不过上官婉儿的确担当得起这样的赞誉。

唐初的文坛依旧盛行着柔靡轻艳的南朝齐梁遗风,而上官婉儿接连武后、中宗两朝主持着宫廷文学沙龙,使得诗坛成功由绮错婉媚的初唐之风逐渐迈向波澜壮阔的盛唐之音。就连一向难逃徒有歌功颂德、浮华辞藻的奉和之作,上官婉儿也能诠释出截然不同的自然生气与恢弘气势。比如《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之一: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其中的“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二句,景象之阔大,词气之雄浑,直开盛唐气象。虽然是奉和应制诗,上官婉儿却写出了皇家气派与盛世气象,以及身为诗人那种春风得意的感受。是以谢无量曾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中称赞道:“当时属词者,虽皆浮靡,然皆有可观,婉儿之力也。”

而上官婉儿的抒怀之作《彩书怨》亦分量十足,诗中情感的表达,绵长的思念,被认为是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后,终于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

不过上官婉儿最喜爱的其实是山水诗。上官婉儿描山写水清新自然,别具一格,再加上唐中宗时最喜游乐,行幸公主大臣宅邸数十次,更是给了婉儿充分发挥才学的空间。比如有一次唐中宗和韦后驾幸长宁公主的府邸,自然少不了群臣前呼后拥,而长宁公主的这处宅邸原本是唐太宗时魏王李泰的旧宅,占地之大,东西方向尽占一坊之地,并有池塘三百亩,长宁公主又在其间修建了各种亭台楼榭,建造所用的木石竟然价值二十亿万钱。

面对如此奢华盛景,上官婉儿一时文思泉涌,摇笔云飞,于是一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一气呵成,且每首诗字数不等形式不一,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从各角度描绘了流杯池周遭景色,一幅绚丽多彩的园林山水长卷便由这二十五首诗徐徐织构而成。所以也难怪陆昶会在《历代名媛诗词》中大力称赞上官婉儿的诗作“才思鲜艳,笔气疏爽,有名士之风”,美国的汉学家斯蒂芬·欧文甚至将婉儿为视为“假日隐士”。

以上官婉儿的这般文采,以及在文坛上的这等影响,唐朝第一才女的桂冠非她莫属,甚至不禁让人想象,如果上官婉儿没有弄权朝堂,如果上官婉儿在李唐复辟后能够谨守本分,那么后来的一切是否就完全不一样了。然而,上官婉儿深陷朝堂斗争的泥淖中难以自拔,又执着于权争迟迟不愿放手,最终为唐玄宗所诛,这样的结局,这样香消玉殒的方式,又是令人何等的遗憾与伤感。

上官婉儿死后,唐睿宗将上官婉儿追封为昭容,并谥曰惠文——这是目前唐朝已知的唯二有谥号的妃嫔之一,另一位有谥号的则是赵丽妃,即唐玄宗废太子李瑛的生母。唐玄宗命人收集她的诗文,并撰成文集二十卷,又让宰相张说为之作序,上官婉儿的地位也由此可以略窥一二。

而上官婉儿之一生,或许正可以用吕温的《上官昭容书楼歌》作为写照: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宋氏五姐妹: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据说宋氏姐妹的家族中,有位祖先正是初唐年间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不过到了宋氏姐妹的父亲宋庭芬这一代,宋家显然已经没落了,虽然世代精通儒学,宋庭芬也有着满腹才学,但并未能出仕。不过正所谓是“祸兮福所倚”,正因为宋庭芬将自己闲暇的时间都用来教导五个女儿学习各种儒学经典和诗词歌赋,所以宋氏姐妹博学多识的名声才会传扬出去,甚至为皇帝所知。

唐德宗在看过李抱真的上表后,将宋氏姐妹召进了宫中,只不过由于姐妹五人曾对父母发过誓,这辈子绝对不会嫁人,所以唐德宗并没有将她们册封为后宫的嫔妃,而是以“学士”之礼相待。宋庭芬也因此终于得到了出仕的机会,而且是一踏上官场就被授予了从六品上的饶州司马一职。

宋氏姐妹五人:若莘、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有文采,其中最为佼佼者,乃宋若莘与宋若昭。

宋若莘曾撰有《女论语》十篇,与孔老夫子的《论语》相类似,只不过因为是给女子所习阅,所以其中以宣文君(即韦逞之母宋氏,前秦女经学家)代替孔子,曹大家(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等人指代颜冉,以问答的形式,详细规定了身为女子应有的言行举止和应懂的持家处世之道。后来她的妹妹宋若昭又为这部《女论语》作了注释,并且加以引申,阐释其余义,这本著作遂得以流传至今。

进宫三年后,宋若莘开始掌管宫中记注簿籍一事,而唐德宗又极喜欢赋诗,每次与朝臣唱和的时候都要让宋氏姐妹参与其中,姐妹五人自然没有辜负圣望,奉上的诗歌每每博得了众人的赞赏,于是宋氏姐妹的名声很快便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元和末年,宋若莘逝世,唐宪宗将她追封为河内郡君。唐穆宗登基后,又让宋若昭代替姐姐掌管六宫文学,并将她任命为尚宫,连后宫的妃嫔、诸王、公主、驸马,都要尊称她一声“先生”。自此历经宪宗、穆宗、敬宗三朝,宋昭若都被李唐皇室以礼相待,后来又被进封为了梁国夫人。

宝历初年,宋若昭逝世,下葬的时候,敬宗特别下令供以卤簿,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因为若伦、若荀早逝,所以唐敬宗命排行第四的宋若宪担任了尚宫一职。唐文宗登基后,因为宋若宪擅长辞章,精于议论,对她更加重用。

但可惜的是,大和年间宦官王守澄擅权,和李训等人勾结,诬陷李宗闵为了当上宰相曾贿赂过宋若宪,文宗一时信以为真,不仅连连贬谪李宗闵等人,还将宋若宪幽禁在外宅,最终又将其赐死。而宋若宪的弟弟、侄子、侄女、侄女婿等十三人也因此被流放岭南。后来李训的奸计败露,文宗这才醒悟宋若宪之冤,更惋惜她的文采,对此遗憾不已。

不过想想宋氏一门五女,竟能以女子之身荣宠五朝,前后近五十年,实在是世所罕见。尽管宋若宪后来为朝堂政争所误,但唐文宗在其死后仍深深怀念其文采,想来宋氏姐妹若非当真惊才绝艳,又如何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些?

是以当时的诗人王建曾在《宋氏五女》中称赞道: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

菟丝处荣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

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

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征诏环佩随。

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

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2玄奘贞观十三年受都僧纲职,怎的陈光蕊还是贞观年的状元?

【第 14 回】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西游记》第八回, 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 为了把如来佛认为别人都做不成的事做成, 观音菩萨在长安做了三件事:

1. 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 留下一子,

2. 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 要办水陆法会,

3. 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 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任缺一件, 则取经不能成立!

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 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 关键人物魏征

1. 陈光蕊事件中: 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这么大清早! 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呢, 魏征一句话, 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 时间, 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 唐太宗事件中: 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 魏征偏要斩, 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 把太宗逼到阴间地府。

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 写个信给崔判官, 坏就坏在这个信上, 不写这个信, 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 写了这个信, 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 其实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 他的信还没有亮出来, 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 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令来的! 不是这封信!

3. 陈玄奘事件中: 水陆法会选主持, 最后选出陈玄奘, 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 魏征的官最大, 是丞相, 皇帝的红人, 萧星是副宰相, 负责宗教的, 张道源是太仆, 说话不算数的。

干脆直接说, 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这个魏征真是可疑, 处处有他!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份: 在人间担任的是丞相之职, 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手之职, 魏征自幼得授仙术, 可在仙界之职实在是太低, 所以想跳槽到佛界, 正好被菩萨利用了, 让他当个间谍。

(二) 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 从逻辑上讲, 应该是先后关系, 先有事件1, 再有事件2, 后有事件3, 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

但是作者不惜犯如此明显严重的逻辑错误, 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是同时发生的, 作者喻意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 可惜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 都当做是作者写错了。

第八回《观音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我处不知年月。”

看到没有? 在西天极乐世界, 不存在时间观念! 不受任何拘束, 无相法, 没春秋, 简单点说, 就四个字: 无法无天!

所以, 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 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

3唐朝四大才子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

初唐四杰

,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杨炯(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2]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4唐朝四大才子是哪四个?

唐朝四大才子? 我只知道初唐四杰:/王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5唐朝多才子,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的是谁呢?

唐僧的这个原型是武承恩根据唐玄奘法师改编的西天取经,然而在历史上玄奘法师取经之路比较艰难,没有徒弟保护,甚至之前就随马而去,走了没多久也就陨落了,葬身马下后,玄奘独自走在取经路上。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僧人玄奘到天竺(印度)进行了一次徒步考察。

从长安出发,经过中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经辩论会上讲课,受到好评。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佛经,引起了轰动。后来,玄奘口述的西行经历被弟子卞吉编入《大唐西域记》,共12卷。有幸遇到天竺僧人玄奘法师便与他仔细交谈,据记载,当年天竺僧人那烂陀寺,位于天竺国的地方有一位由弥勒菩萨留下的《瑜伽师地论》,有必要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点击一下,所谓《瑜伽师地论》,它和现在人们练习瑜伽的联系。

在印度著名高僧的指导下,玄奘把心思放在了获取佛经上。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当时的唐政府并不支持玄奘出国的请求。在此基础上,唐政府故意为难。无奈之下,玄奘大师只好秘密造反,偷渡出国。可想而知,玄奘在没有唐政府任何通关文件的情况下,前往数十万里之外的天竺,其精神是多么的崇高。在真实的历史上,玄奘之前还有一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高僧出国念佛,所以玄奘只能算作第二个去西域念佛取经的人。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6八大才子是谁?哪个朝代的

韩愈(唐)、柳宗元(唐)、欧阳修(宋)、苏洵(宋)、苏轼(宋)、苏辙(宋)、王安石(宋)、曾巩(宋)。

唐宋八大家(八大才子):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8 03月

2023-03-28 18:50:09

浏览98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一品红的花语和寓意(一品红这种花有毒吗) 红米note11Pro是曲屏还是直屏的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