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王永庆家族(王永庆家族一览表)

作者:佚名|分类:秘境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王永庆家族和王永庆家族一览表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王永庆家族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台塑集团介绍(1)

发表时间:2007-11-08 16:58:34

台塑集团

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建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更是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不仅在台湾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事业及正在台湾投资3000亿元台币兴建跨世纪的“六轻”工程,还在美国投资数10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石化工业基础。王氏家族人员众多,儿子、女儿、儿媳与女婿计数十人,位居家族事业要津。王家尽管未有人在政坛任职,但政商关系良好,对台湾经济与政治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是台湾新兴大家族的典型代表。

台塑集团王永庆家族是战后新兴的大家族之一,家族人员众多,几乎全在家族相关企业任职与发展。尽管王家未有人从政,但王永庆长期以来是工商界的龙头,在台湾工商界与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与威望,使得王家对政界也深具影响,并有着良好的政商关系。

台塑集团简介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第二大民营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业部,经营领域横跨塑胶、化纤、货运、机械、医疗、教育等行业,在美国、印尼及香港等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台塑企业于1954年创立台湾塑胶公司。1957年PVC粉工厂开始生产,日产近4吨,每月约生产100吨PVC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小的PVC

粉工厂。当时由于产量少,成本偏高,加之缺乏下游加工客户,产品堆积如山,严重滞销,进退维谷。从1957年3月试产至同年12月,竟然连

1公斤塑胶粉都没卖出去。10个月,整整1000吨塑胶粉,完完整整、一斤不少地存放在仓库里。

产品卖不出去,打开销路是当务之急,台塑经过再三思考,最后决定通过大幅度增加产量,来降低单位成本,同时新建加工厂消化PVC粉,再以加工品拓展外销。通过以上举措,PVC粉产量由每日4吨增加至40吨。台塑的第二期扩建于1960年顺利完成,PVC粉每月产量激增至1200吨,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从而具备了向海外市场竞争的条件。

扩大产量,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同时,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产品消化问题。王永庆在调查中发现:加工PVC粉的下游厂台南的第一化学厂和三重埔的永丰化学厂在把塑胶粉加工成塑胶以及再加工成玻璃皮、玻璃布后,竟然将售价提高至成本的一倍以上。王永庆游说两家加工厂降价以扩大客源,这样可以消化更多的塑胶粉,但无功而返,王永庆既失望又焦急。无奈之下,王永庆决定自己设立加工厂。

1958年,王永庆在着手进行第二期扩建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南亚塑胶公司,南亚公司从事PVC管、胶皮、胶布等塑胶二次加工的生产,随后为了消化南亚的二次加工品又成立新东公司生产皮包、皮箱、鞋类、窗帘、雨衣、吹气玩具等三次加工产品,缔造了举世无匹的三次加工体系。在此种策略运用下,总算解开了PVC粉滞销的困境。

虽然,王永庆强调设立南亚厂,是在台塑的产品大量积压、而对手不合作、实在没有其他好办法而不得已情况下才被动选择的下策。但是,当初王永庆的下策,却是一种有效率的“垂直”策略。

经过两次扩建增大产量降低成本,以及通过建立加工体系消化产品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使台湾塑胶公司摆脱困境,大步发展。鉴于此成功事例,台塑企业持续不断地进行多元化发展。台塑企业于1965年设立台化公司,利用山上伐木所砍除而废弃的枝梢材及小径木作为原料生产嫘萦棉、纱、布及成衣,正式跨入纺织业。南亚公司继于1967年设厂生产聚酯棉,台塑亦于同年设厂生产亚克力棉,台化又于1974年设厂生产耐隆纤维及布。为提高附加价值及提供下游客户更完善的服务,并设立规模庞大的染整厂,台塑集团是台湾唯一能同时生产四种纺织用纤维且提供染整加工的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厂商之一。

台塑企业鉴于岛内上游石化基本原料长期供应不足,自给率仅达38%,以致依赖进口往往被迫购买较贵之原料,降低对外竞争力。因此台塑企业为缓解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的困境,于是提出六轻计划,并于1987年获台湾当局核准。台塑石化公司配合六轻计划于1993年成立,负责兴建炼油厂、轻油裂解厂、汽电共生厂等业务,而轻油裂解厂,汽电共生厂的第一期工程已分别于2000年初及1998年底完工生产。

台塑企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一共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二十余家关系企业,分别在台湾、美国、中国大陆及印尼都设有工厂。此外并拥有庞大的教育和医疗机构,是台湾地区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

台塑成功之道——台塑管理模式

台塑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台塑集团的缔造者,在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在台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其完善的“台塑管理模式”。

什么是“台塑管理模式”?王永庆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的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的还有很多细根。树的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而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王水庆认为,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的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台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只求根本,不问结果”的求本精神。

台塑集团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1967年以前,当时集团主要是以台塑、南亚、新茂木业三家核心子公司为发展重心,集团主要由领导人王永庆来主导监督与协调,并无正式的集团管理制度与组织。到了1968年,此时集团规模扩大,子公司间业务关系渐趋复杂,需要建立较正式的协商与管理制度,台塑成立集团总管理处来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控制并提供专业服务。

1970年,由于台化建厂规模庞大,组织及产品复杂,管理又未能走上轨道,造成连年亏损。但是这一切,外界并不了解。王永庆让其弟弟王永在前往台化进行整顿。

王永在经调查发现:台化生产化纤毛毯所用的是缧萦棉,生产缧萦棉的原料是来自山区林场的枝梢残材。从原料到成品,分别成立十几个工厂。每个工厂负责一道工序,厂与厂之间衔接紧密,连续性强。本来,这种生产方式非常符合大生产的要求,但是,由于各厂都没有独立计算成本,对于上一道工序的产品,不论成本高与低,质量好与坏,统统照单全收,于是成本层层累积转移,造成了公司亏损累累。没有人对此事负责,没有人知道应该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依据可以追究谁负什么责任,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源在于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王永在了解情况时,各厂的主管都坚持说自己单位是赚钱的,气得王永在冲着那些主管说:“大家都说赚钱,事实上公司在亏钱,难道钱是我拿去了?”王永在急得不知从何下手。

为此,王永庆把有着多年会计经验的伍朝煌从南亚会计处调至台化会计处,负责建立“责任中心”制度。“责任中心”制度即“利润中心”制度,也就是发挥会计功能,为各单位核算成本。

伍朝煌带领台化会计处的职员,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为各厂核算了盈亏情况。伍朝煌把结果制成报表,在报表中,盈利的厂用黑字,亏损的厂用红字。结果自然是红多黑少。

报表完成,王永在马上打电话把亏损厂的厂长训了一顿。由于当时各厂厂长以及事业部门的经理都未得到有关资料,虽然挨了王总经理的训,还茫然不知何故。

此后,各单位的主管厂长纷纷主动去了解会计资料的来龙去脉,对于本厂的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红字的单位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力求把红字改成黑字;黑字的单位则再接再厉,再求进步。一时间,台化出现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气象。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台化业绩就扭亏为盈。

坚�y^D녅

2点金故事:王永庆的发家史

王永庆是台湾最知名的大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型,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更是许多台湾青年人最崇拜的企业家。

1954年3月,38岁的王永庆创立台湾塑胶公司(前身称福懋塑料工业公司,1957年改为现名),生产塑胶原料PVC。以此为起点,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王永庆建构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台塑集团。

50年后的今天,台塑集团成为台湾最知名的企业集团,也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到2002年,台塑集团共有近百家分子企业及关系企业,员工达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元新台币,资产净值与营业收入均超过7000亿元新台币,在台湾企业集团中均排名第1位。到2003年,集团营业收入估计超过8000亿元新台币,6家上市公司以12585亿元新台币的股票市值高居第1名。

台塑集团经营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王永庆的投资事业不仅在岛内创造了许多第一与奇迹,而且早已将事业伸向工业大国美国,在美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90年代以来,王永庆又将目标投向了祖国大陆,虽然建立石化产业链的“海沧计划”失败,但仍在大陆各地建立了以石化原料加工为主的30多家企业与大型发电厂,而且还在两岸构建新的石化、汽车、钢铁、物流、医疗等重要产业,再创新的奇迹。

与此同时,王永庆看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开始在东南亚进行新的投资布局,将越南作为投资东南亚的中心。继在越南投资兴建南亚聚酯纤维厂、台化纺织厂与南亚聚丙烯薄膜厂后,台塑集团又在越南投资成立台湾兴业公司,在面积达300公顷的越南同奈省仁泽工业区建立石化中下游工业基地,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兴建纺织原料、多元聚酯、纺纱、纤维等石化中下游产业及自来水厂、发电厂等配套企业。到目前,台塑集团已累计在越南投资近5亿美元,未来进一步扩大投资。

可以预期,王永庆将在21世纪建成一个以台湾、大陆、美国、东南亚为核心的全球事业布局,将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跨国大集团。

庞大的“六轻工程”

王永庆从经营石化业中下游的塑胶产品起家,尽管早已在70年代就成为世界级的“塑胶大王”,但长期无法进入官方垄断的石化上游即石油冶炼行业。王永庆为此奋斗了20余年,才在台湾经济自由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初得以实现,在台湾兴建第一个民营的“轻油裂解厂”即所谓的“六轻”(台湾第六个轻油裂解厂),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实现了王永庆多年的石化王国梦。

“六轻”位于台湾西海岸云林县麦寮乡。这是一个填海造地、兴建几十座工厂的巨大工程。该工程占地2600多公顷,一至三期工程已投资5400多亿元新台币,2003年已正式启动第四期工程,再投资1250亿元新台币,前四期总计投资6650亿元新台币(约200多亿美元),是台湾历史上最大的民间投资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后,估计可创造8300亿元新台币的产值,超过2002年台湾新竹科学园区7000亿元的产值规模,未来“六轻”将成为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齐名的另一个台湾经济奇迹。

“六轻”四期工程完成后,将建成包括三座轻油裂解厂在内的80多座工厂,年炼油量将增加到2310万吨,日炼油量将超过50万桶;乙烯年产能提高到280万吨,丙烯产能达到250万吨,石化主要产品规模将跻入世界前五大企业。

“六轻”的整体经济效益更为可观,不仅为台塑集团带来巨额收益,而且对当地与台湾总体经济贡献甚大。前三期投资总额所生产的直接生产总值达到6100亿元新,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产值1万多亿元新台币,对台湾岛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6.7%,建厂期间为中部地区带来了10万个工作机会,而整个产业链带动的工作机会更达75万个。

然而,近90岁的王永庆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又提出投资近千亿元新台币的“六轻”五期工程规划,在投资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发展半导体、平面显示器等高科技产业,使台塑集团未来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台塑“六轻”是台湾的一个跨世纪大工程,被称为台湾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王永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丰碑。

巨大的电力网

为了保证集团企业稳定的电力供应,及争取高利润的电力事业,台塑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能源电力事业。目前台塑公司、南亚公司、台化公司、台塑石化公司等都建立了汽电共生发电厂,另外还专门成立了麦寮汽电公司。为应对台湾“电业法”的修正可能出现的变化,台塑集团未来将通过自有输电线路,连接各地电厂,建立“台塑电力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

另外,台塑集团还在大陆建立了漳州华阳电厂与昆山汽电共生厂等,而且还计划扩大漳州电厂电及兴建新的汽电共生厂,增强台塑集团在大陆投资事业的用电需要。电力事业逐渐成为台塑集团又一个新的事业王国。

电子科技王国

王永庆是以石化业起家,建立起世界级的石化企业集团。不过,80年代后期,在长子王文洋的带领下,台塑集团逐渐进入高科技领域发展,而且在电子材料领域已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又进入显示器、半导体、网络科技等领域发展,正在建立起一个新的电子半导体产业王国。

经营石化下游产品的南亚公司是台塑集团第一个进入电子产品高科技领域的企业。1986年,任南亚公司第四部经理的王文洋主导,投资生产印刷电路板,并逐渐打出知名度,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印刷电路板企业。后来,印刷电路板事业逐渐从南亚公司分离出来,成立南亚印刷电路板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印刷电路板、铜箔基板、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30亿元新台币,已是全球第二大印刷电路板供应商,预计2004年有望取代台湾华通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

1990年,台塑集团成立福懋科技公司,主要从事IC封装及测试等电子业务。1995年,南亚科技公司成立,由王永庆亲自出任董事长,主要生产显示器、内存(DRAM)、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台塑集团最大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南亚科技公司资本额达275亿元新台币,股市市值超过600亿元新台币,年营业年收入达300多亿元新台币。1995年,台塑集团还成立台湾小松电子材料公司,主要生产硅晶圆电子材料。目前,台湾小松电子材料公司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台币,生产12英寸芯片。另外,2003年,南亚科技公司与英飞凌公司合作,投资22亿美元兴建的华亚半导体公司,开始生产最先进的12英寸芯片,预计2004年正式投产,年产能芯片5.4万片。这一切预示着,台塑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步伐加快,未来发展前景不可小视。

台塑光电公司目前投资160亿元新台币,规划生产年产72万台的电子显示器。同时,台塑集团还建立了台塑网络科技公司,正式进入网络领域。

目前台塑集团在电子、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规模还赶不上专业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但已初步建立起从研发到电子材料、显示器、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半导体制造与测试、光电、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电子科技产业体系,一个新的台塑电子科技王国正在诞生。

正在形成中的医疗健康养生体系

看好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台塑集团积极进军生物科技事业。2001年,成立长庚生物科技公司,由三房大女儿王瑞华担任总经理(丈夫杨定一任董事长),负责中药与西药产品的开发,目前主要生产绿茶素、灵芝等30多种保健产品。2003年,长康生技公司开始评估在台的“香草药草生技园区”投资计划。2003年底,台塑生医公司正式自台化公司分割成立,王永庆的小女儿王瑞瑜担任总经理,主要开发生物医学材料,整合台塑集团在医药制造、长庚大学研发、长庚医院临床实验等三大资源。预计生物科技产业将成为台塑集团未来一个新的重大事业。

目前,88岁的王永庆开始积极推动“养生村世纪大梦”。王永庆亲自捐出大片土地,投资100多亿元新台币,兴建“长庚养生文化村”,计划通过“以工代金”办法,让老人在这里得以“活得老,做到老”,“安养”晚年。

加上长庚医院体系及长庚护校等医疗事业,台塑集团正在建成一个包括医疗、医药、医疗器材、生物科技、保健、安养等在内的医疗健康养生体系。

新世纪的工程规划

近90高龄的王永庆,似乎还没有停止事业的发展,还在不断规划新世纪的投资计划。2003年11月14日,王永庆提出一个更为惊人的投资建设计划,即打造“台北副都市”的世纪投资大案。

这一规划包括兴建桃园观音国际港、大型炼钢厂、汽车城、燃煤电厂、高科技园区、金属加工制造园区等项目,总计投资过1.26万亿元新台币。此一投资案将成为王永庆麦寮“六轻”工程之后,又一个惊人之举的世纪超级大工程。

其中观音国际港规划更具战略布局。观音港位于桃园科技工业区、观塘工业区及大潭工业区之间,海域面积达1200公顷,陆地800多公顷的范围内,初步规划总投资570亿元新台币,计划兴建27个码头的国际大港。若能顺利推动,未来台塑集团将拥有麦寮、观音、宁波三大港口,形成台湾海峡的货物运输网络。

家族与集团领导布局

王永庆家族的祖辈,是清道光年间从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金田乡移居今天台北县新店直潭的。王家在台湾第一代祖先是王永庆的曾祖父王天来。其祖父是王天来四子王添泉。王永庆的父亲是王添泉的次子王长庚。王家在台早期主要以种茶为生,到了王长庚这一辈,开始了半农半商的生活。

王永庆15岁时离开家乡,到嘉义闯天下。这一去,竟改变了王家日后的生活,王家逐渐成业当地的有钱人家。王永庆创建台塑公司后,事业越做越做大,逐渐发展成为台湾最具知名度的大企业,王家也成为台湾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

今日,王氏家族亲友甚多,岛内外总计上百人。其中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是王氏家族的两大势力。

王永庆一生先后娶有三房妻室,大太太郭月兰未有生育;二太太廖娇生有两男三女,分别是王文洋、王文祥、王贵云、王雪龄与王雪红。三太太李宝珠则生有4女,分别是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惠与王瑞容。

弟弟王永在娶有两二房妻室,共生育三子五女。

王文洋因一段婚外情打乱了王永庆接班部署,在王文洋被迫离开台塑集团之后,王永庆二房一系子女已基本淡出家族事业。目前除王文祥在台塑美国企业任职及大女儿王贵云在南亚公司任职外,二房其他子女均未在台塑集团内任职,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创出一片天下。二女儿王雪龄与简明仁夫妇创办大众电脑集团,已成为台湾知名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三女王雪红创建的威盛电子集团,已是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长子王文洋则在大陆创建了宏仁集团,并在上海合作设立宏力半导体公司,开创台湾半导体进军大陆的先锋。

王永庆三太太李宝珠一系全是女将,但在台塑集团中占有重要地位,三房长女王瑞华不仅担任台塑集团下属长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而且是台塑集团“六人决策小组”成员,主要负责集团医疗、生物科技事业与美国的投资事业。

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一系则是台塑集团的主要家族管理成员,主要负责集团石化及相关事业。王永在长期任台塑集团总经理,长子王文渊已出任台化公司总经理,次子王文潮任台塑石化公司(负责“六轻”)总经理,两兄弟同时是集团“六人决策小组”的成员。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为了台塑集团的长远发展,王永庆于2002年4月决定在台塑集团总管理处下成立“五人决策小组”,2003年王瑞华进入“决策小组”,并形成新的“六人决策小组”,各自分管集团不同的事业领域。目前“六人决策小组”成员分别是:台塑公司总经理李志村、台塑总管理处副总经理杨兆麟、南亚塑胶公司总经理吴钦仁、台化公司总经理王文渊、台塑石化公司总经理王文潮、长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瑞华。

在王永庆的接班布局中,由家族成员与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集体领导团队“六人决策小给”,作为集团接班的过度平台,逐渐由第一代的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的“二王体制”向第二代王文渊、王文潮兄弟为主的第二代领导班子过度,以便带领台塑集团迈向一个新的时代,继续实现王永庆尚未实现的众多投资计划与理想。

3中国最神秘的十大家族都有谁?具体为何神秘?

我们都知道香港首富李嘉诚是从一个小业务员做起自己的生意,现在李嘉诚家族已经富如敌国。你知道还有谁上过中国富豪榜吗?你知道他们家背后的故事吗?

中国最神秘的十大家族

1.荣氏家族

2.李嘉诚家族

3.刘氏家族

4.王永庆家族

5.包玉刚家族

6.蔡万霖家族

7.张荣发家族

8.南存辉家族

9.梁庆德家族

10.茅理翔家族

1.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拥有百年荣誉称号,如“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等王牌称号。这是中国最富有的家庭之一。茅理翔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荣氏家族是中国唯一一个真正能称得上世界财团的。”这么高的荣誉评价,对于荣氏家族这些年的努力来说,没有白费。第二继承人荣毅仁从1957年成为上海市副市长,到1993年成为国家副主席。可见荣氏家族的影响。

2.李嘉诚家族

1904年,日军侵华,当时年仅14岁的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到香港。绝望的一家人只好去找家境殷实的舅舅庄静安。不久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他问李嘉诚有没有什么愿望。谁知年纪轻轻的他居然说:“等我长大了,我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2014年,李嘉诚近25%的屈臣氏股份换来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短短8个月获利710亿港元;到2014年,世界首富《福布斯》杂志公布,李嘉诚个人净资产高达31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20位;2015年3月下旬,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将分拆约102.5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之后李嘉诚家族拥有的资产包括三个港口、三家连锁店、一家移动运营商、一家铁路集团、一家区域煤气公司、一家自来水公司和一家区域电网公司,合计约3900亿港元。

从业务员到总经理,李嘉诚的座右铭是:有诚信的人会比没有信用、懒惰、乱花钱、不想上进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带给他很多人生启示,让李嘉诚家族成为地产界的老大,中国首富。

3.刘氏家族

刘永行、刘永言、刘咏梅、刘永好四兄弟于1948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新津县。1982年,四兄弟辞去公职,决定一起创业。1986年,刘氏四兄弟创办了一个专门从事饲料的希望科学研究所;1991年,通过他们的努力,四兄弟在成都成立了属于刘氏家族的东方希望集团,任命刘勇行为集团董事长,成为刘氏兄弟的代表决策者。

2005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中国大陆富豪榜,刘永行以11.6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五。直到2008年,他排名第一。短短三年,刘的兄弟们从第五位跃居第一。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 ~ 2012年排名第七,2013年第十,2016年胡润百富榜第24。这么多年来,刘氏家族的排名一直忽高忽低,没有一个稳步提升的步伐,也不知道他们对的看法如何。

4.王永庆家族

王永庆于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家族世代种植茶叶。他父亲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直到王永庆九岁时,他的父亲不幸生病,不得不卧床休息。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和王永庆身上。从小就很懂事,愿意主动分担妈妈的事情。

1954年王永庆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依靠“坚持两权完全分离”的管理体制,他创办的台塑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台湾省企业的龙头,与之合作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还掌管着9家关联公司和美国的几家大公司。1984年,他的个人资产达45亿多美元,位列世界化学工厂前50名。台塑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省唯一进入世界50强的企业。由此看来,王永庆制定的公司管理制度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这位传奇人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灾区建设捐款1亿元。

5.包玉刚家族

包玉刚(宋代包公的第二十九世孙)1918年生于浙江宁波,自幼在上海求学,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时,他没有继续求学。然后从底层银行职员到衡阳做重庆矿业银行经理,再回到上海做上海某银行的业务经理。人们看好他,发现他的兴趣并不局限于银行业,于是他毅然辞掉工作,举家迁往香港,用仅有的薪水追逐自己的梦想。

1976年,包玉刚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并捐赠巨资修建了许多学校,如他的家乡。1978年,包玉刚的航运事业达到顶峰,包玉刚坐上了世界十大航运大王的头把交椅,随后创立了“环球航运集团”。现在,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之一,资产超过十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华人航运大王。

6.蔡万霖家族

蔡万霖,1924年出生于台湾省,台湾省国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关系企业集团核心人物。自1988年以来,蔡万霖的名字一直在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名单上。1993年3月,蔡万霖以1400亿台币名列台湾省富豪榜首位。

他的个人财富超过69亿美元,许多杂志都透露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国人,在富豪榜中排名前十。最厉害的是,他的家族总资产高达3000亿美元,但至今没有记者能够采访到这个神奇的中国首富,也没有人知道蔡万霖这个神秘人的踪迹。

7.张荣发家族

1927年10月6日出生于台湾基隆张荣发,长荣集团创始人。他创办的长荣集团的业务领域包括航运、航空航天和酒店。这个只有职校毕业的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世界第一的常青航运公司,从而建立起更大的国际民航公司的?

张荣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船上的木匠,18岁时被杀。剩下的七个兄弟姐妹都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不甘于这样生活的张荣发,终于通过自己的学习拿到了船长执照。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船上生涯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长荣海运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队之一,并赢得了“船王”的美誉。直到1999年,福布斯排名第241位。从航海事业发展到今天的航空事业,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成功?

8.南存辉家族

南存辉,浙江柳市上元人,1978年中学毕业后从事修鞋工作。1984年,他与胡成中共同创办了求精开关厂,并于1991年成立了中美合资的正泰电器有限公司

他的努力简直就是传奇故事。从一个鞋匠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总资产过亿的中国首富之一,努力创业,直到正泰出来。他是唯一知道盛衰的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注意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因为成功不容易,做好任何一件小事都不容易。

9.梁庆德家族

梁庆德1937年6月出生于广东顺德,1978年创办顺德贵州羽绒厂,1988年创办贵州畜产企业集团。1992年6月,贵州畜产企业集团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有限公司,2003年正式更名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梁庆德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的职业生涯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传奇能力。从一个生产鸡茅理翔掸子的小厂发展成为家电行业首屈一指的霸主,梁庆德成为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豪榜第19名。

10.茅理翔家族

茅理翔,194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自计划经济以来一直在企业工作,担任会计和销售长达十年。1985年,45岁的他创办了慈溪无线电厂,当了16年厂长后,将自己的企业命名为“飞天”。

1995年,55岁的他第二次创业,与儿子茅中群一起创办了邰方厨具。现在的接班人茅中群极其聪明。接手后的方太厨具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厨具行业的垄断者,可见企业实力之强。

每个成功背后的艰辛故事!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

关于王永庆家族和王永庆家族一览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26 03月

2023-03-26 03:05:08

浏览195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北京镇水神兽(北京镇水神兽位置) 可以浇建兰吗(建兰可以施复合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