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什么卫星送入太空)

作者:佚名|分类:综合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长征三号乙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什么卫星送入太空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的是什么?

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并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长三乙首次发射国际通信卫星,长三乙是当时中国航天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我是长三乙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们的胆子也够大了,首飞就承担发射一颗国际卫星,全世界公开广播,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但是,“火箭起飞22秒,就像运动员跳高,跨过一个横杆不往上飞就斜掉下去了。”

那段时光是龙乐豪刻骨铭心的疼,也让这位总设计师“一夜白头”。他说,“那时才真正知道什么叫痛苦。说实话,我没想到失败得这么惨。”

因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国际惯例是允许失败的,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失败原因调查清楚。“改进措施是不是有效?你说了不算,要找第三方来评定。我们当时请了美、德、法、英的5个专家来,我跟他们报告了3天,他们非常认可。当时我从事火箭研究30多年了,从经验来看,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没有问题”。

14年后,龙乐豪谈起这次失败时说,“我没有灰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改进研制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今后的失败或避免失败。”

后来,故障原因查明为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面对舆论的压力,龙乐豪带领团队不断推理,反复试验,全面审查了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再次认定正确无疑,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设计、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复查,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从而确保了后续飞行试验皆获成功。

2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

北京时间2月4日23时3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0次飞行。

此前,长三乙火箭于1月20日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为中国航天发射带来2021年“开门红”。2月4日正值中国农历小年,长三乙火箭再传捷报。短短16天内,该型火箭实现春节前发射任务两战两捷,向民众送上了一份新春祝福。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刘立东介绍,与以往相比,本次任务有两个亮点,让火箭发射更可靠、更高效。

一是首次实现质量确认电子化。此前,发射场质量确认工作主要采取纸质表格形式。本次任务中首次采用电子确认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落实质量确认过程和结果的精细化管控。

试验队员以图片、数据和文字形式,将每天工作内容,记录至电子质量确认单。型号两总和各系统人员能随时通过电子查询,详细了解每项质量确认工作的数据记录情况。

二是全面验证仪器舱去任务化。近年来,研制人员通过大量的仿真和地面验证试验,统一了长三乙改二和改三构型火箭仪器舱的构型,实现了去任务化设计。

刘立东表示,这项改进在长三乙火箭改二构型上首次得到验证,有利于提高效率,支撑高密度发射。后续,火箭在批产和总装过程中适应有效载荷变化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今年,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发射将超过10次,特别是下半年任务比较集中,密度高时平均每半个月就要发射一次。去任务化设计让火箭技术状态更加稳定,加上技术的不断优化,这些都将助力长三乙火箭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再创佳绩。

文/郭超凯

编辑/倪家宁

3长征三号乙火箭坠毁事故”到底造成多少死伤

原文在这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网络上谣传“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造成500人死亡”的声明

原标题:中国航天科技澄清“长三乙火箭事故”:造成6人死亡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张素)承担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8日发表声明称,1996年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而非有网友所说的“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声明称,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01分,中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塔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

声明写道,《人民日报》、《中国航天报》等媒体均及时跟进,对事故调查情况进行了报道。随这份声明一并发布的报纸影印图证实,“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事故原因查明,火箭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针对故障的改进措施已在实施中”。

“这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发射前肯定充满信心。”时任长三乙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院士在受访时回忆说,发生事故后他几乎“一夜白头”,研制团队想的是“赶快查明原因”,并最终发现了制造工艺质量的缺陷。

这份声明也称,经历了此次发射失利后,广大航天人汲取教训,严慎细实、严抓质量,中国航天科研生产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迄今为止,长征三号乙火箭后续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龙乐豪说,该型火箭已成为近十年来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主推火箭。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发射了86箭138星,发射成功率达97.7%,居世界首位。其中2015年共发射19箭45星,成功率100%。

相关补充:媒体当年跟进报道“1996年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

《人民日报》在1996年2月16日、3月3日、9月12日发文,多次就此事调查进展进行报道,对伤亡人数、环境影响、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

《人民日报》1996年2月1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报道截图

“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天(2月15日)凌晨3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时失利。这是该火箭首次发射。有关方面对这次事故正在组织调查。”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2月16日4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

《人民日报》1996年3月3日《航天界人士就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答记者问故障部位确定调查仍在继续》报道截图

“本次事故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在受伤的57人中,目前已有49人治愈出院,各项善后工作业已结束。”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3月3日4版《航天界人士就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答记者问故障部位确定调查仍在继续》

《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报道截图

“经过大量的分析、验证,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今年(1996年)2月15日首次飞行失败的原因已经查明,火箭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这次发射失败的原因。”

——摘自《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4版《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

《中国航天报》在当时紧急跟进,陆续发出相关报道。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13 03月

2023-03-13 11:42:06

浏览118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lg冰淇淋手机(LG冰淇淋手机铃声) 咕咚运动怎么添加音乐(咕咚运动怎么添加音乐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