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麻蛤的词条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麻蛤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
1毛蚶的营养价值
毛蚶俗名瓦楞子、毛蛤等,毛蚶的营养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
常见的壳高 3厘米,壳长 4厘米,宽 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
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扩展资料:
毛蚶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毛蚶
2毛蚶是什么
毛蚶是一种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毛蚶吃起来美味,营养价值也很高,有着非常丰富的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于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十分有作用。
毛蚶又称毛蛤、麻蛤、血蚌,我们常将它和花蛤搞混。虽然都属于贝类海鲜,但是毛蚶的壳坚厚而宽,双壳膨凸,左壳略大于右壳。壳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呈长卵圆形。壳表面有略凸且较密的放射肋32条左右,肋上显示出方形的小结节,左壳上的较为明显。壳表面覆生一层褐色带绒毛表皮,毛蚶之称也是来源于此。
不要觉得毛蚶很便宜,其实毛蚶中含有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锌、磷、镁等矿物质元素,这些营养物质均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用有利于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3血蛤和毛蛤的区别
主要区别有,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血蛤
血蛤又名泥蚶、花蚶,属双壳纲、紫云蛤科、血蛤属。
2、毛蛤
毛蛤又名麻蛤、血蚌,属双壳纲、蚶科、毛蚶属。
二、形态特征不同
1、血蛤
贝壳较厚,呈卵圆形。放射肋粗壮,约18~21条,肋上具明显的颗粒状结节。壳顶突出,壳表白色,被褐色薄皮,韧带角质。铰合部直,齿细密。个体较小,一般壳长3~4厘米,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
2、毛蛤
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三、生活环境不同
1、血蛤
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的软泥海底,多在潮流畅通、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栖息。一般泥层埋深约0.5~1厘米,蛤苗(壳长0.3~0.5厘米)在泥层中仅潜埋0.1~0.2厘米。
2、毛蛤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蛤
4麻蛤是河的还是海鲜?
麻蛤是海鲜,又叫毛蚶,常栖息在稍有淡水注入的浅海泥沙中,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所以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往往是夜市的大排档上最受欢迎的零碎吃食。
毛蚶分布我国近海海域,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是渤海湾主要经济埋栖型贝类。
另外,毛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等病症。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关于麻蛤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2023-03-04 11:18:10
目录 返回
首页